Thursday, December 20, 2001

2001.12.20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今天的日记要用上两个老套的成语,就是“光阴似箭”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人家说快乐不知时日过是真的有道理的,眨眼我在巴斯已经住了三个月,而今天也是我上班的最后一天,后天我就会搭乘Eurolines从巴斯出发到德国探访大学同学Dwain。

这几天大家都在忙,Trattoria忙着准备圣诞节,Taste of Asia忙着搞圣诞派对,而我则忙着和朋友们道别,还有换钱等的行前准备。

在巴斯短短三个月,我认识到的朋友却不少,但看国籍就有新马泰中日港台英法德意西甚至非洲的朋友,一一道别起来还得排时间。这些朋友,是我行程中的星星,把我的旅程点缀成亮丽的星空。

临别在即,心里的感觉很矛盾,有三样东西舍不得,首先舍不得美丽的巴斯和这里的朋友,然后就是旅行时失去的收入。但不管有多少的不舍,都不会左右我的决心,我告诉自己,要往前走,而且要带着快乐、兴奋的心情走,因为前面还有一大片森林等着我去发掘呢!


Notes:
EUROLINES是欧洲最大的长途游览车公司,其路线几乎涵盖整个欧洲的主要城市,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欧洲地图上任意挑两个主要城市,都会落在Eurolines的网络范围内,但如果距离太远可能需要转车。

Photobucket
我在巴斯的朋友

Tuesday, December 4, 2001

2001.12.04 Carlo


Carlo是餐馆里的大厨,也是灵魂人物,就像电影里的武馆总有一位武功高强的师傅做后盾,我们的餐馆也有一位厨艺高超的Carlo撑场。

Carlo不但有个典型的意大利名字,也是个很意大利的意大利厨师。他的身材比我还矮小,头上顶着一圈稀疏的白发,身上永远穿着同一款制服,围着同一款围裙,加上古怪的脾气,还有口中叽里咕噜英文意大利文参半地念念有词,是厨房里除了Larry外另一个很有卡通feel的人物。我很喜欢看他下厨,不管是剥皮、切菜,或是煎炸爆炒,他都是快狠准得来又恰到好处。

今天是Carlo最后一天上班,他明天就要进医院动个小手术。我想Larry一定比我更期待,因为他至少有一阵子不用被Carlo对着他又吼又叫了。

虽说明天就要动手术了,他却丝毫没有怠慢或放松,反而比以往做得更劲更猛,好像要把他休息期间的工作都一次过做完。

我站在一旁看他切菜看得入神,他突然说要表演他的绝活“蒙眼切菜”,我本想说不用了,但说时迟那时快,他已经闭上双眼疯狂地切菜,速度之快着实令人咋舌!大概切了十来秒钟,他打开双眼问我觉得如何,我竖起两个拇指大赞棒,然后赶紧回去洗碗扮忙――我担心他耍得兴起,要我当他的模特儿表演飞刀刺苹果。

平日觉得Carlo急性子,脾气暴躁,很容易动怒,但今天我看到的是他的专业和坚持,对他也多了一份钦佩和尊敬。我想,这个厨房是他的事业,也是他的生命,哪怕只剩一天的生命,他也会一早到餐馆马不停蹄地工作,到了晚上收工时才煮一顿丰盛的晚餐和家人一起享用,当然,绝对少不了他最爱的白酒。

Photobucket
Carlo

Tuesday, November 27, 2001

2001.11.27 长距离


好久没打电话给女友了,今天给她拨个电话,竟然冷场,没什么话题。

我长这么大,已不是第一次经营长距离恋情了,虽说有经验,但还是难免会手忙脚乱。不管愿不愿意面对,我想我们的感情的确起了变化,空间加上时间的距离,是不是真的会让感情变质?

最近在看霍金的书,觉得那个量子力学里的测不准定理(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很有意思。测不准定理讲的是当我们用越精准的方法量测微粒的特性或行径,则会对微粒原本的特性或行径影响越大,反而量测不到微粒的“真面目”。

我在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有其测不准定理?当我们很努力地想维持甚至控制一段感情时,会不会因为我们用力过度而造成弹性疲乏,反而会失去原有的感觉?

这样的想法的确让我感觉舒服一点,因为就算我奋不顾身马不停蹄寸步不离地用力谈恋爱,不代表我们的感情就可以顺顺利利;反而当我为了自己的梦想毅然出走的时候,我和她之间多了自由,少了束缚,更让彼此可以更尽情地闯路。

虽然长距离恋情会让人牵肠挂肚,但现在的我却越来越肯定自己的路,就算让我重新再做一次抉择,我也会选择出走――旅行看世界对我而言已经不再只是开开眼界,而是我目前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话说回头,我到底是个潇洒不羁的背包客,儿女私情的话题今天到此为止。

Photobucket
巴斯一瞥:晚上亮起灯的埃文河

Thursday, November 22, 2001

2001.11.22 提拉米苏


Tiramisu,意大利文,即“pick me up”的意思,可译作“选我”、“捡起我”或“吃掉我”,语带双关。

Tiramisu,亦是著名的意大利甜点提拉米苏,一种如此可口的蛋糕,配上一个如此诱人的名称,难怪我一尝就倾心,并从此封提拉米苏为本人最喜爱的蛋糕。

我人生的第一口提拉米苏,就发生在Trattoria这家意大利餐馆。

现在回想起来,已经是几个星期前的事情了,当那一口提拉米苏融化在我舌间,那犹如恋爱般夹杂甜蜜与苦涩的滋味,到现在仍深深地感动着我。我当时就决定,一定要利用我在餐馆的天时地利人和,学会提拉米苏的秘方,然后亲手做一个送给女友,并对她说“pick me up”。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今天餐馆里的提拉米苏终于卖完,大厨Carlo又要再次制作大量的提拉米苏。而我,当然要发挥过目不忘的本领,而且要一边兼顾洗碗一边偷师。只是,我再怎样装作若无其事,还是被Carlo一家人识破,他们异口同声劝我放弃,说什么提拉米苏的秘方很复杂,必须上厨艺课才能学会。

他们以为我傻的吗,做个蛋糕有多难?

我连连应是,孰不知,我早已把他们制作提拉米苏的过程看得一清二楚,再加上Larry略为指点,我觉得我已经得到了真传,并且会在近日内进行试验。

Tiramisu Recipe
原料:
Sponge cake -适量
Marcapone起士 -250g
鸡蛋 -两个(蛋黄蛋白分开)
Vanilla香精 -1汤匙
糖 -2汤匙
巧克力粉 -适量
浓咖啡 -1杯
Brandy -50ml
准备:
a. 首先将蛋白打至起泡。
b. 然后将蛋黄、糖和香精混合,再加入起士搅匀,最后才把泡沫状蛋白加入,搅匀。
c. 将Brandy加入冷却后的咖啡。
做法:
1. 先把沾湿了(c)的sponge cake放在容器底部。
2. 再铺一层(b)在其上。
3. 撒上适量巧克力粉。
4. 重复步骤(1)至(3)即完成。

P/S 提拉米苏之迷人之处,在于其甜而不腻、苦而不涩,当两种相对的味蕾同时被激发,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人也会变得浪漫起来。

Photobucket
巴斯一瞥:另类角度

Monday, November 19, 2001

2001.11.19 辞职当然为了旅行


今天是我在Trattoria意大利餐馆上班满两个月的大好日子,可是我却要辞职了。

听起来有点不可理喻,才上班两个月就要辞职,但我可是大有计划的,因为在一个月后,也就是圣诞节前,离开巴斯到别的国家过圣诞兼跨年。

我终于鼓起勇气向Franco请“长假”,他竟然没有为难我,想到圣诞节将是餐馆一年当中最忙的季节,而我却在这时候闪人,实在有点过意不去。无奈我的旅行大计摆在眼前,我不能不分轻重,有所取舍。

这两个月以来,我可说是每天都在计划安排我的圣诞跨年之旅的行程,只要有空档时间就会泡连锁书店Waterstone’s,埋首在旅行指南书堆中不停地翻阅做笔记,有时候会溜进语言学校上网找资料。从一开始茫无头绪,现在我已经把目标锁定,决定在这个冬季来一趟东欧之旅。

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一天我在街上碰见只有一面之缘的斯洛伐克朋友,我们随便聊了几句,他就邀请我趁他圣诞期间到他的家做客。虽然这样的邀请有点太过即兴,但反正我没有财和色两样都没有,应该没什么好担心的。我豪爽地应邀了,于是斯洛伐克这个东欧最年轻的国家也被列入我的目的地之一。

我觉得排行程本身就已经是旅行的一部份,在书堆和网路世界,有着无限的幻想和期待。

Notes:
Waterstone’s是英国其中一家最大的连锁书店,其装潢古色古香得来有相当有气派,在这样的书香世界里泡上几个小时绝对是一大享受。

Photobucket
巴斯一瞥

Thursday, November 15, 2001

2001.11.15 乐透情意结


今天是肥佬Larry的生日,虽然他平日作风嚣张,但他在这家餐馆毕竟有九年修行,多多少少有些正果,也算是这意大利家庭的一份子。

一早大伙儿装作若无其事,到了中午突然给Larry一个惊喜,不但有Roberto特制的牛排大餐,更有充气娃娃生日礼物,而我也以明信片当作生日卡聊表心意。Larry惯例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样子,但我可以感觉到,单身又无人无物的他,必然暖上心头。

大伙儿问Larry有什么生日愿望,他说,如果他中了乐透(Lottery),他将会在Castle Combe置业,在那里建立他的梦想家园,他说那里是全世界最棒的地方。

咦,Castle Combe不就是我之前一日游的景点之一?那的确是很美的英式小镇,但世界这么大,Larry还没离开过英国,他怎么知道那里就是梦想家园?但我想我可以了解他的想法,他是标准的大英国主义者,认为英国比其他国家还优美,英国人也比其他国家的人更优等,有这样的信念,自然对其他国家没有兴趣,自然满足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梦想家园。

谈着谈着,厨房掌门人Carlo递上纸条给我,要我们写下6个号码,说如果他中了乐透,一定会回报我。我以祷告的心情随意写下这神奇的6个号码,并衷心祝福Carlo中奖。

我又发现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另一个共同点,我们都对横财存有幻想,我们都有乐透情意结。

Photobucket
Larry的生日

Monday, November 12, 2001

2001.11.12 厨房里的文化交流

星期一的餐馆总是显得冷清,因为英国人通常在周末时吃喝玩乐够了,到了星期一自然要收敛一下,养精蓄锐准备下一个周末再吃喝玩乐。

这一个星期一也不例外。

意大利裔厨师Roberto,葡萄牙裔侍应Vincent和我三人很悠闲地聊起天来,聊着聊着,聊到中西方对于性的看法和开放程度。我提出长久以来认为西方人等同性开放或滥交的谜思,结果遭到两位南欧人极力辩驳,说什么他们有很强的家庭观念,而且对伴侣很忠诚。

到了晚上,电视播放几个蒙古小孩偷东西后被捕的新闻,Roberto的妈妈Maria应该是触景生情,向我诉说她的童年故事。话说他们以前住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生活非常困苦,苦到连干掉的面包沾点水洒点糖就往嘴里塞,后来来到英国谋生,辛苦地工作很多年才有今天的餐馆,又说她很怀念已经离世的母亲……说着说着,她竟然眼眶发红,鼻咽哽塞。

我想起以前也听过姨妈姑姐说过类似的故事。我们的祖先也是因为中国长期战乱和贫困而移民(或逃亡)到东南亚,也曾经吃树根充饥,也有着悲壮的奋斗史。

我突然觉得,东方和西方文化其实距离并不是那么大,东方人和西方人都是人,虽然语言、地域、习俗截然不同,但我们同样需要生活,需要家庭,需要爱。

今天,我以另类的方式,在厨房里上了一堂文化交流的课。

Photobucket
Vincent | Maria | Roberto

Wednesday, October 31, 2001

2001.10.31 Trick or Treat?


西方人并没有东方人这么怕鬼,至少他们的鬼节是用来庆祝的,而不是要早点回家上床睡觉。

今天是我在英国的第一个鬼佬鬼节――万圣节(Halloween),不管怎样,我都一定要请假好好庆祝一下。

我们一班中学同学相约聚餐,每个人各自准备食物,有焖了7小时的羊肉、烧猪、烤鸡、沙拉等等,丰盛之极。当然,也少不了万圣节的代言人鬼脸南瓜。

据说,每到万圣节,晚餐后小朋友就会装成不同的鬼怪,挨家挨户叫门,当主人开门时,小朋友们就会不约而同问道:“Trick or Treat?”主人可以选择Trick――玩一些被小朋友整的游戏,或Treat――送小朋友一些糖果点心,这样就可以避过被整。

大伙儿边吃边聊,一边等待打扮古灵精怪的小朋友敲我们家的门。我想,如果小朋友真的来了,我会先和他们玩游戏,再送他们糖果。可是,看来这个习俗就像我们的中秋节提灯笼一样,渐渐失传了。

虽然有点失望,但万圣节总不能这样平白渡过,于是我们全体人员挤进房间,熄灯,开电脑,看鬼戏。

如此充实的万圣节,真是很鬼有feel。

Photobucket
有南瓜有大餐有鬼戏的万圣节

Sunday, October 28, 2001

2001.10.28 一日游


今天是冬天时间(winter time)的开始,每年的这个时候,英国的时间会调慢1小时,到了夏天的某一天再把时间调回来。换句话说,冬天时英国和马来西亚的时差是8小时,而夏天时则只有7小时。再换句话说,昨天的9点钟(夏天时间),到了今天就变成8点钟了(冬天时间)。

本人对于这个调时间的事情觉得很有趣,而且发现有很多人根本搞不懂怎么计算或为何要每年调两次时间这么麻烦。原来这和英国的地理位置有关,英国处于北半球纬度很高的地方,而地球以某个角度自转兼围绕太阳公转的结果造成英国冬天时日短夜长,夏天时日长夜短。

试想想,早上8、9点天才亮,下午4、5点天色就开始变暗了,这样奇怪的一天,久了就算没患上忧郁症人也会变得懒散。如果把时间调慢,至少早上8点钟有望看到晨曦,可以让上班族提起精神上班,也提高安全性。当然,缺点是有可能下午3、4点就天黑了。

今天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调时间”,闹笑话也自然不过。

话说我事先预定了今天的一日游,出发时间是早上9点。我准时到达集合地点,却发现整个巴斯修道院前的广场空无一人,还以为自己搞错日期,之后向店员询问才恍然大悟。

一小时后游览车才达到,我则装着若无其事上车。

今天的行程是巴斯附近的历史名胜,包括历史悠久而且至今仍无法解释谜团的巨石阵(Stonehenge),还有一些很有英国乡村风味的英国乡村如Avebury、Lacock、Castle Combe。

虽然天气朦胧,但一路上有Beatles的歌声陪伴,加上导游标准的英语讲解,还是非常有feel。

很平凡但还算满意的一日游。

Photobucket
巨石阵(Stonehenge)

Photobucket
英国的乡村风光

Saturday, October 13, 2001

2001.10.13 安居乐业


这时的我,对于英国的生活,已经是适应得相当不错,或者说,对于英国的餐馆生涯,不但不会排斥,反而有安居乐业的感觉。

上班的路程总会经过河流林荫,再穿过乔治亚时代的街道,人也会感染几份艺术气息。虽然工作内容就是俗称的洗大饼,但如果上班地点是由意大利人经营的真正的意大利餐馆,一切都变得无所谓,而且每每想到再过不久就会辞职去旅行,还会感到不舍呢。

话说回头,洗大饼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当楼面侍应把大量碗碟排山倒海地堆进来时,我必须要相应地将各种餐具分类,倒掉剩余食物,刮掉沾黏在餐盘上的残渣,然后把餐具排放好再推进洗碗机,两分钟后取出干净的餐具,擦干后依种类归位。全程不得马虎,动作必须流畅,其中隐含的逻辑分析和物流学,还有临危不乱的淡定和敏捷的身手,实在不为外人所知。

到了周末,我可以尽情地、以最真实的方式感受这个城镇。我很喜欢独自一人漫步于埃文河(River Avon),坐在公园里享受河水潺潺,或写写明信片,或似模似样地读我新买的<<三个月学懂西班牙语>>,又或者只是无所事事地看周围的人。不管怎样,和那些拿着相机猛按快门的游客相比,我觉得自己的悠然自得是一种幸福,甚至是一种奢侈。

在巴斯我虽然是新移民,但朋友也算不少,有在街上碰巧重逢的故友以及一群中学同学,更有在YMCA结识的异国好友,甚至连中学学妹和大学学姐也都给我碰上。闲时约三五好友,或逛街喝咖啡,或聚餐畅饮--人在异乡,我一点也不寂寞,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还有还有,我发现了一个免费上网的方法。巴斯市内的一间语言学校设有一间电脑室让学生上网,因为到语言学校学英文的很多都是亚洲学生,所以我也跟着混进去,光明正大享用学校资源,爽敝了!

原来,洗大饼的生活亦可以如此惬意 =)

Photobucket
巴斯一瞥:埃文河(River Avon)& 普特尼桥(Pulteney Bridge)

Saturday, October 6, 2001

2001.10.06 Larry


厨房里最特出的人物非Larry莫属。

Larry今年45岁,在这间餐馆当了9年的厨房打杂,单身,一个人住,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英国。不但如此,他还是我一生当中亲眼看过最肥的人,其赘肉堆积下沉所造成的椭圆形身材,很有卡通feel。

也许他有一段不愉快的童年,加上情场失意人生不得志,造成他愤世嫉俗怨天尤人的个性,而且无法用一般的表达方式和人沟通,而是用呼、喝、叫、吼,语带讥讽且极不友善,有时甚至咬牙切齿面目狰狞。

我也是一名厨房打杂,很多时候都得听从Larry的指示工作,但不知何故,我总觉得Larry只是虚张声势,虽然表现得很不耐烦很不友善,其实他心地不坏。这可从他从来不让我做一些危险的工作感受到,譬如他从不让我扛那锅超大锅的热水,即使他脚痛也不让我扛。而且他9年来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离开厨房,如此尽忠职守的一个人应该坏不到哪里去吧。

尽管如此,我还是受尽他在言语上的讥讽,谁叫我英文不好,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把英文练好,然后给他狠狠地回敬。

Larry名言节录如下:

• Hurry up!
用处:崔促我快点工作的时候(虽然我已经在用力地干),又或者当他在看电视时回头对我吼都用得着。
• Move!
用处:同上。
• What?!
用处:当我哭笑不得地望着他时,他就会“What?!”,这句话通常会伴随眼睛向上反白这一招牌表情。
• I can’t believe it!
用处:当大厨Carlo或其儿子Roberto吩咐或纠正他一些工作时,他总是显得不耐烦并喃喃自语,但通常还是不得不做。
• Never mind.
用处:同上。
• What a prat!
用处:同上。
• Die quietly.
用处:同上。
• God has two mistakes. He created women, and He created English.
用处:这句可以表现他的幽默。
• The only good German is dead German.
用处:同上。
• The voice like you can be shown on TV, so that I can turn it off.
用处:当有人称赞我五官端正甚至说可以去当歌手,这句就可以派上用场。

Photobucket
Larry

Tuesday, October 2, 2001

2001.10.02 新居


Taste of Asia的老板Lawrence是个香港人,自小就随父母移民到英国,年少时犯了事,跑路到德国,在德国生活了几年,还认识了现在的越南籍 太太,之后两人一起回英国开了这家餐馆。

记下这段故事,除了因为这是一个旅人的传奇故事,更因为这个旅人如今亦是我的恩人。

虽然Eric让我住在他的地方,但总不可能长期白吃白住,所以我总是到处打听房子。那天我向Lawrence提起要找房子的事,他竟然说公司可以提供一间员工房间,但得和厨师阿东共处一室。

我如此身世,难道还会介意和人孖铺?我马上回家打包行李,第二天就搬了过去。当然,无功不受禄,我跟Lawrence说用我每星期在他的餐馆打工两个晚上的工资抵押房租,就这样,我在巴斯有个“家”了。

那是一间200呎左右的套房,房内摆设很简单,只有一张双人床,一张书桌,和一张折叠式的单人褥垫。我和阿东男男授受不亲,没兴趣和他同床异梦,于是那张宽度和我肩膀差不多的褥垫就成了我的窝。

房里附设浴室,不,浴室这个名称好像太美好了一点,应该说那是一间有马桶的冲凉房。值得一提的是,这间冲凉房的热水是要预先“煮”的,若要好好地享受十分钟的热水澡,则煮水需时半小时左右,如果其中一人先洗澡,那另一个人就要再煮水半小时才可以洗澡 ,而且洗澡一定要动作快,因为热水随时会用完,十月在巴斯洗冷水澡绝对不是好玩的事情。

阿东来自中国福州,三年前偷渡到英国,虽然勤奋工作生活节俭,但当年欠下蛇头集团的大笔偷渡费至今仍未还清。真的难以置信,以前偷渡客这个名词只有在港剧里才会出现,现在我竟然就和所谓的偷渡客住在一起。当然,我会尽量排除偏见,况且,眼前的阿东怎么看都不像打劫银行的大飞。

阿东的生活很简单,每天上班、下班、回家、洗澡,然后躺在床上看那5寸大的古董黑白电视,虽然他不懂英语,但他总是看得津津有味。除了看电视,他还有一样消遣,就是以很大声又快速的福州话聊电话,有多大声呢?记得有一次我在洗澡时突然听到阿东洪亮的声音,以为我们房间被强盗爆窃,探头一看,原来他正在聊电话,还是有说有笑的那种。久而久之,我也习以为常了,阿东聊电话的行为已不会再吓到我,我甚至修炼出在红亮如雷的聊天声中入睡的功力。

阿东临睡前总会看看老婆和儿子的照片,我想他一定很想念家人吧。我问他还要在英国待多久,他说至少还要5、6年才能赚够钱,衣锦还乡。我很想继续问他,这样做值得吗?但我说不出口,只好默默的祝福他,早日存够钱,早日和家人团聚。

Photobucket
Lawrence & Jenny | 我的新居,箭头处是我的床

Tuesday, September 25, 2001

2001.09.25 兼职


Eric很热心地收留了我,让我在他的房间打地铺,他说这样我就可以省下住宿费,快点存够钱去旅行。不但如此,他还到处帮我打听周末的兼职,以便我可以更快赚取旅费。

今天我在火车站附近找到这间泰国餐馆Taste of Asia,刚好他们就只需要星期五和星期六晚上的楼面兼职,我当然是有杀错没放过,这个周末就马上班。

于是,我和Eric成了好朋友,白天他往大学跑,我则去餐馆上班;下班回家后我们就看书看VCD,或者聊天聊梦想聊人生计划,也分享彼此的长距离恋情心得。

我觉得好像从新认识这位朋友,我们中学时一起寄宿在学校宿舍里,却不曾如此深入聊天过,反而来到老远的英国才有这样的缘分。他说我的经历和故事给他很大的启发,让他觉得人实在应该要有梦想。我觉得他果然慧眼识英雄,于是答应他一定会把他写进我的游记。

我从未想过自己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启发别人,倒是觉得自己在这几个星期得到很多人生的启发,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好玩。

这就是自助旅行的魅力啊!

Photobucket
Eric & 041 | 041 the bartender

Saturday, September 22, 2001

2001.09.22 塞翁失马


今天要纪念的是一个典型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

话说我昨天一早上班,就被告知以后星期五晚上时段和星期六、星期天全天都不用上班,因为有另一位厨房打杂上班。

这个消息对我而言简直是晴天霹雳,因为这样下来,我一周的上班时间就只有四天半,那收入就减少了,什么时候才会存够钱呢?我顿时觉得上了船,心里耿耿于怀,但也没办法,只好边走边看。

就在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我今天因为没工开,只好在市区里到处乱逛,竟然在街上上演他乡遇故友。

Han是一个失去联络多年的中学同学,我来英国前曾在吉隆坡和他碰过面并抄下他在英国的电话地址,但却不慎弄丢了,现在他竟然活生生朝我迎面走来,命中注定他非得要在英国接济我。更巧的是,我刚开始上班的意大利餐馆原来正是Han工读的地方,因此我可说是抢走了他的饭碗。

Han带我和Eric等其他中学同学会面,才知道原来巴斯有这么多中华毕业生。

Eric答应暂时收留我,所以我明天就会搬过去,终于可以告别每晚11英镑的YMCA了。

世事就是如此难料――如果我不是听取外国朋友的意见而留在巴斯,如果我不是因为星期六没工开而到处乱逛,也许我和这群旧同学就只是擦身而过,有缘无份。

所以说,凡事定论不要下得太早,总要保持正面看法,好运就在前面等着我……哇哈哈!!!

Photobucket
我在意大利厨房里打杂的英姿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01

2001.09.19 开工大吉


今天早上出门碰碰运气,带着逛街的心情找工,才发现真的很多商店都贴了招聘通告,怎么之前都没察觉到呢?

走着走着,就在Jane Austin纪念馆旁,发现一间意大利餐馆Trattoria Restaurant,门口贴了聘请楼面侍应和厨房打杂的通告。

当我推开厚重的木门,进入灯光低沉但气氛极好的用餐区,我突然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想通了,可以放下身段接受任何的工作。

在酒吧后面的意大利佬Franco就是餐馆的老板之一,我们很快就谈妥条件,职位是厨房打杂,内容主要是清洁工作,应该没什么难度,而且明天就可以上班了。上班时间分两个时段,上午时段从早上十一点到下午两点半,晚上时段从六点到当天结业。

Franco还说可以帮我写信申请NI和开银行户口,实在太好了!这份工作虽然薪水不高,但至少有收入,暂时不用为生计而烦,更重要的是,我这回真的可以在巴斯住下来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要积极找间便宜的房子,或者更好的工作,慢慢存够钱就辞职旅行去……想到就兴奋不已!

Notes:
1. Jane Austin就是《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理性与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等著作的作者,生前住在巴斯。
2. NI是National Insurance的缩写,有点类似马来西亚的SOCSO,但福利更要好一些,凡在英国工作的人都可以申请NI。


Photobucket
巴斯一瞥:街景

Monday, September 17, 2001

2001.09.17 道别会


天无不散之筵席,今天晚上我约了几个YMCA认识的朋友到附近的酒吧,打算若无其事地向大伙儿公布我要离开巴斯的决定。

赴会的有来自意大利的学生Serena,从法国来巴斯教法文的Margali和Manuel,还有来自纳米比亚和我同样是工作旅行者的Werner。

“你真的决定了吗?”Werner问我。

“没错,连车票都买了,明天一早就出发。”我很肯定地回答。

“为什么走的这么仓促呢?”Werner似乎不太了解。

“我浪费了两天时间仍未找到工作,所以得尽快去纽卡素找我的朋友,他们可以帮忙我找工”我告诉大家我的隐忧。

“真的有这么难吗?我在这里不用一星期就找到工了,在一个传统英式酒店里的厨房打杂,虽然工作很无聊,但重点是我可以在美丽的巴斯住下来!”Werner总是一副天塌下来也无所谓的模样。

“对阿,我走在街上也到处看到招聘的公告,应该不难找到工作。”Manuel说。

“听起来好像有点希望,可是我总觉得有点冒险。”我仍显得犹豫不决。

“嘿,朋友,你是为什么来英国的?不就是为了挑战和体验生活吗?况且,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赌博,没什么好怕的。”Werner的人生哲理给了我一个当头棒喝。

人生就是一场赌博。

“想想看,如果以后我们找到一间屋子一起租下来,我们就可以常常开派队,每人轮流下厨,这样我们可以尝尽各国美食呢!”Werner继续轰炸我。

“对啊,再考虑看看吧。”连感觉稳重的Manuel也觉得我该留下?

我很好奇,才21岁的Werner怎么可以如此潇洒不羁又恬然镇静,好像人生真的没什么好担心的,只要开心就好。反观自己,为何总是思前想后诸多顾虑?难道这就是西方人和东方人的差别?他说得没错,我之所以来英国,就是要挑战和体验人生啊!

我向来是做了决定后就不容易改变主意的人,但是今天晚上,我在他们七嘴八舌的游说下改变初衷,决定留下来再碰碰运气――不只因为对巴斯的钟情,更因为有这些萍水相逢的外国朋友。

Photobucket
是道别会还是欢迎会?

Sunday, September 16, 2001

2001.09.16 美丽的邂逅


从威尔斯回来巴斯,我住在同一间YMCA,一切如故,就连好些一星期前的旅客依然还在――巴斯真的有这么多好看好玩吗,还是他们都和我一样是爱上巴斯的背包客,想在这里落脚?

到现在为止,我的工作假期还未真正工作过,我甚至连怎么下手找工都不太有把握,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我曾在职业介绍所登记资料,但我没有手机,只留下电邮,而每次上网都只收到一堆广告信。

我听说饮食行业最需要人手,但碍于自己到底是个大学生,放不下身段,似乎不太可以接受在餐馆或咖啡馆打工,心里很矛盾。

我在巴斯待了两天都没找到工作(其实根本没有很认真地找),心又开始慌了。虽然我真的很喜欢巴斯,但现实归现实,我想我大概很难在这个属于老人和学生的古城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应该是时候退而求其次,考虑最后方案了。

所谓最后方案,就是到最后关头走投无路时,我在英格兰北部纽卡素(Newcastle-Upon-Tyne)还有一些中学同学可以投靠,总之不会饿死就对了!我买了后天的车票,计划途径莎士比亚(Shakespeare)的故乡Stratford-Upon-Avon和经历过罗马时期、维京时期、中世纪时期的古城约克(York),然后才到达纽卡素和朋友会面。

告别了,美丽的巴斯,虽然我们有缘无份,但总算有过美丽的邂逅。

Photobucket
巴斯一瞥:Bath University

Friday, September 14, 2001

2001.09.14 高峰上的低潮


我在St David’s住了两天就离开了,继续沿岸北上至Caernarfon。这也是一个渔村,不同的是,渔港旁边就是Caernarfon城堡,从城堡延伸出来的城墙包围了整个小镇,车站、旅客资料中心、青年旅馆、市集、商店等,全都在城墙的范围内。

今天早上,我登上了威尔斯最高峰Snowdon,但我不是用走的,而是乘坐有百年历史的蒸汽火车。山顶雾很大,能见度极低,因此无缘一睹从威尔斯眺望苏格兰的景观。回程时我步行下山,沿途除了和我一样坐火车上山但选择步行下山的游客,还有零星分布的牛羊。

到了山脚,我坐在湖边,啃着自备的午餐,寂寞得发呆。

也许天气真的会影响心情,此时的我,心已掉到谷底,觉得前面的路就像威尔斯的天气,朦胧不知去向。

想到自己来英国已经5个星期了,钱花得七七八八,却还没有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前面的路该怎么走下去呢?频临山穷水尽,想起家人女友还有台湾稳定的生活,我开始怀疑自己出走英国到底对不对,难道这就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所谓梦想吗?却又不甘心半途放弃,一事无成地回家……

我真的累了,不想再漂泊了,我必须找个地方落脚,踏实地找工作。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让我一见钟情的巴斯,我决定回去这令人心醉的古城,开拓全新的生活。

晚上和绮聊了电话,心情好多了,回到青年旅馆,为自己煮一顿丰富的晚餐,然后摊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看书听听音乐聊聊天,轻松悠闲地度过我在威尔斯的最后一个晚上。

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撑下去,这是我从小的愿望,周游列国、边工作边旅行,我可是在实现我的梦想呢,别忧虑太多,放心去飞吧!

Photobucket
Caernarfon Castle由朝到晚的景色

Photobucket
Snowdon顶峰 | 百年登山火车 | 山牛(山里的牛) | 下山时看到的山脚景色

Tuesday, September 11, 2001

2001.09.11 九一一


今天我很早就睡醒,不,应该说我根本没真正睡过,我只是裹在睡袋里闭目养神了几个小时。

本来今天的计划是游玩Brecon国家公园,但碰巧这里受口蹄疫影响,很多地方都关闭了,于是我不多逗留,直接往下一站出发,不过其实我也不是很确定下一站要去哪里,就只好从地图上随便挑。

Tenby是一个宁静的渔港,今天天气不太好,一片灰蒙蒙,人也会变得忧郁。为了不让天气影响心情,我上了下一班车继续上路,经过漫长的车程终于到达St. David’s。这里的天气依然一片朦胧,但却掩盖不住这个小镇的美,我决定今晚在这里下榻。

经过昨天露宿街头的艰辛,我今天选了一间至少可以睡三个人的豪华B&B旅馆以慰劳自己。

Photobucket
露宿街头 vs 豪华民宿

打开电视,几乎每个频道都在报导美国世贸双塔受恐怖份子攻击的新闻,看着两架飞机前后撞向双塔,看着塔内受害者被火势逼得跳楼,看着双塔化为灰烬,心里除了震惊还有无奈。

九一一,今天的颜色是灰色。

Monday, September 10, 2001

2001.09.10 露宿街头


今天我向John道别,交换电邮后就上路了。我买了一张超值南威尔斯弹性车票(Southern Wales Flexi Pass),可以在7日内无限次搭乘指定的威尔斯西岸路线公车。我决定要沿着西岸游玩南威尔斯。

Photobucket

今天的行程是先参观童话城堡Caerphilly Castle然后在Brecon国家公园睡一晚,这些在地图上看起来距离不远的地方,车程却是如此遥远,好像沿途的每个小镇都绕过才到达终点。

到达Brecon时天已全黑了,店也都关了,而最近的青年旅馆竟然在三英哩以外。

正当我在不知所措之际,脑际闪过一个怪诞的想法:为什么不露宿街头呢?我不是一直都很想体验露宿者的滋味吗?择日不如撞日,现在就是机会了!

有了这个想法,我当下感到兴奋非常,到处物色可以露宿的地方,并意外地发现停车场后面的大型超级市场Safeway还在营业,于是我用推车推着背包,为今晚的宵夜进行采购。

9月的Brecon国家公园天气已开始转凉了,还飘起毛毛雨,我连续换了好几个地点,包括公厕和公园,最后才在Bethal Square广场的商店骑楼下的某个角落找到舒适又可以避雨的位置,不但可以“露营”,还可以写日记。

这次的露宿街头事件让我学会了两件事:

第一,露宿街头一定要找有遮盖的地方才可以避雨。
第二,地上一定要铺上厚纸皮或席子才可以御寒。

Photobucket
露宿街头 | 左:一个人在路边开餐 | 右:睡袋并无法阻隔地面的寒气

Sunday, September 9, 2001

2001.09.09 流浪到威尔斯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YMCA里认识的加拿大背包客在著名的巴斯修道院(Bath Abbey)做礼拜,令人感叹的是,这么宏伟的歌德式大教堂里,竟然只有二、三十人,而且大部分是老人,冷清得很。

Photobucket

午餐后就出发,我前往威尔斯的第一站是首府卡地夫(Cardiff)。

威尔斯和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这几个地方合称为大英帝国或英国(Great Britain或United Kingdom),虽然是同一个国家,但这几个地方曾有过血腥的斗争,到今天仍保留各自的文化、习俗、语言。以威尔斯为例,在路上还可以看到威尔斯文的路牌,听见行人以威尔斯语交谈――那可是和英语南辕北撤,完全听不懂的另一种语言。

我联络上一位朋友的朋友,John,他是马来西亚人,受聘于台湾公司在威尔斯上班。我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所谓出外靠朋友,所以就算朋友的朋友也不可放过,也许可以从他身上打听到一些工作门路吧。

虽然素不相识,John亦热情款待,他接到电话后就马上开车接我回家,一路上为我介绍卡地夫的景点。他住在附近的小城Cymban,今天是星期天,刚好老板不在,可以收留我住一晚。

晚上John亲自下厨,虽然只是简单的扬州炒饭,在孤寂的异地吃起来倍感温馨。除了扬州炒饭还有DIY的家庭剧院,John把公司的投影机接上手提电脑,然后把电影投射在墙上,加上还不赖的音响,颇有 Home Theatre的效果。

刚刚打电话回家,听见家人的声音,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苦涩。我觉得自己像一只没有脚的小鸟,不停地飞却不知要飞往何处,前面的路充满未知数,我不知道自己明天会去哪里,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觉得我的信心已经开始动摇了……

Photobucket

Saturday, September 8, 2001

2001.09.08 一见钟情


巴斯离开果园很近,不用一小时火车车程就到达了。

当我步出火车站,立即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气息,放眼望去,眼前尽是宏伟的大石块建筑。经过一番明察暗访,我终于找到城里最便宜的YMCA青年旅馆,匆匆卸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探索这个历史古城。

巴斯为什么叫做巴斯呢(巴斯的英文是Bath,即“洗澡”的意思)?话说从前罗马人曾在这里叱吒风云,而罗马人特别喜欢洗澡,所以在这里掘道引水,建造了很多天然温泉澡堂,巴斯因而得名。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一窥罗马澡堂当年的面貌,里面除了主浴池,还有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室、会客室,都非常完整地被保留下来。

除了罗马澡堂,巴斯到处可见十七世纪乔治亚时期(Georgian)遗留下来的建筑,展现高贵的艺术成就。这时期的代表作主要出自名建筑师Wood父子之手,其中最著名的是皇家新月楼(The Royal Crescent)和圆环(The Circus),前者是由30间房子相连成弧形,从空中俯视宛如一轮新月,后者则有114根圆石柱围成圆形的房子。

气势磅礴的埃文河(River Avon)蜿蜒于市内的翠绿林荫之中,河上横跨一座以石块铺成的普特尼桥(Pulteney Bridge),桥上有各类商店,极具古典美。走在上面,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乔治亚时期,也回到罗马时期。

我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这迷人的古城,我几乎已经决定要在让我一见钟情的巴斯住下来,找一份工作开始存钱。但在我真正安定下来之前,我心里仍有一股前进动力,我还想再多看看几个地方。

于是我买了车票继续上路,目的地是威尔斯(Wales)。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Wednesday, September 5, 2001

2001.09.05 解脱


今天我身体的疲累已经到达巅峰,反而感觉麻木了。

当我如常跪在草莓排通道默默耕耘时,我突然觉悟自己是工作假期旅人,是假期啊!为何要这般折磨自己呢?

我当下开窍,决定趁午休时间向果园经理辞职,无需再犹豫。

这下我真的觉得解脱了,心情好转,看着一颗颗又红又大的草莓,心花怒放。我邊採邊吃,更带了相机,我要捕捉这美丽的果园,也要拍下这里非人的生活。

离开帐篷租借期限还有两天,这两天就让我轻松愉快地享受这片土地吧。白天我可以骑脚车到处探奇,晚上回营地煮晚餐、看日落,又可以和大伙儿哈拉聊天,这才是想象中果园应有的惬意!

想起几天前刚到步的时候还以为自己会在果园待上两、三个月,现在只做了三天就辞职了,我真的嗅到流浪的味道了。背包旅行的确充满变数,因为这是一趟没有时间限制、没有行程规划,可以尽情发挥的旅行。

我甚至不清楚自己下一站要去什么地方,所以在马来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我决定要去巴斯(Bath)看看。


Photobucket
左: 果园里的宿舍--caravan | 中&右: 果园里的朋友

Tuesday, September 4, 2001

2001.09.04 果园的故事


今天依然要早上六点半集合,我带着一整晚睡眠仍无法洗去的劳累,拖着累积过量乳酸的身体,硬撑着去开工。我,是绝不会轻言放弃的!

经过几天的相处,我和果园里的朋友变得比较熟落,原来果园里的员工主要是亚洲人和来自东欧的学生,据说亚洲人和东欧学生甚少来往,虽然同在一个果园打工,但彼此几乎没有沟通,我想语言是主要的障碍吧。

这里的亚裔员工大部分是中国籍和马来西亚籍人士,打听之下,才知道我大概是唯一有合法签证的亚裔员工――那其他人到底是怎样的身世?他们都有不可告人的故事吗?

为数不少的中国人都是偷渡客,为了偷渡到英国,他们都得付上一笔相当昂贵的“人头费”给专门从事人口贩卖的蛇头集团,如果没有这笔钱,则会先拖欠着,总之要千方百计入境英国后再打算。运气好的可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努力工作存钱,慢慢摊还蛇头集团的人头费,几年后应该就可以“赎身”,才开始把赚到的钱寄回家里;运气不好的则可能找不到工作,生活空虚苦闷到一定程度很可能会染上赌瘾,到时候不但钱挣不到,还欠下赌债。

来自湖北的兰姐,原本两夫妇一起搞偷渡,结果只有她成功过关,只好只身来英国打工。她不谙英语,竟可以找到这个偏僻的果园,当中曾碰过多少钉子,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想必一言难尽。

虽然我曾因为“採過界”而遭一对中国夫妇怒骂,但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人坚韧的生命力,並由衷地欽佩他們的刻苦耐劳和堅忍不拔。

至于马来朋友,虽然同是天涯沦落人,但感觉没有中国朋友那么悲壮。最特别的是一位“学生”,他領了政府助學金來了英國,但书念不到几个月就放弃了,然后到处旅行,足迹遍布欧洲和非洲,目前在果园打工存钱准备再上路。虽然他受了政府的支助来英国留学,但他似乎不太感恩,他竟然和我一起津津乐道馬來西亞政府的貪污和無能。

在果园的短短几天,认识了很多人,听了很多故事,这些都是每天在上演的真人真事,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也让我感触良多。

话说回头,两星期还是有点太长了,我想撑够一星期就差不多了。

Photobucket
在一望无际的草莓排,园丁们看得到前面的路吗?

Monday, September 3, 2001

2001.09.03 谁知篮中莓,颗颗皆辛苦?


今天正式开工,早上六点半就要集合,分配好岗位后集体往草莓园出发,一群人浩浩荡荡,感觉像中学时代的营队活动。

到底工作内容是什么呢?

主要就是採草莓,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一点也不容易。我们在看不到尽头的草莓排之间,一边摘两旁的草莓一边推着篮子缓慢前进,全程只有两种姿势,不是跪着就是弯腰,造成膝盖和腰部酸痛无比,食指和拇指也因过度揉捏而起水疱甚至染上泥土的颜色,我终于体验到苦力的辛苦了!

採了半天,以为大有收获,转过头看看,怎么才这么几十步的距离?再看看前方,长长的草莓排依然看不到尽头,心里不寒而栗。更惨的是,果园工头会从旁监督,太小颗或不够红的草莓都不合格,採得太慢或聊天都会挨骂。我脑际泛起古时奴隶被鞭打辱骂的画面,想到这竟然发生在21世纪的旅行者身上,有点啼笑皆非。

除了採草莓,我们还要做一堆体力劳动,比如把埋藏在泥土下灌溉用的水管拉出地面,又比如把干草铺在草莓排的边缘地方。千万别以为这些是简单的功夫,我原先也以为自己体能不错,但在那么大面积的果园当苦力超过11小时后,我几乎垮掉了。

晚上收工后,回营地洗澡煮晚餐,饭后一杯咖啡,看着夕阳,很舒服,我尝试忘掉一天的辛劳。

到了睡觉时间,四周一片漆黑,我爬进我那豪华四人帐篷,四肢失去知觉似的沉在床垫上,旁边帐篷的马来朋友正在收听收音机节目,刺耳的声量完全破坏了气氛。还好不久后下起雨,不但干扰了他的收讯,嘀嗒嘀嗒打在帐篷上更形成天然的背景音乐,天人合一的感觉。

回想起第一天抵步英国一直到今天的经历,像是在做梦一般,我有种奇怪的感觉,我觉得我的历险记现在才刚刚展开……

不管怎样,果园的生活对我而言的确有点太辛苦,我想我在这里大概呆不了两个月这么久。两个星期应该差不多了。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谁知篮中莓,颗颗皆辛苦?


Photobucket
边叹咖啡边看夕阳,尝试让自己忘掉身体的疲劳...

Sunday, September 2, 2001

2001.09.02 车尾箱跳蚤市场


今天我并没有马上开工,因为今天是星期天。无所事事,我随华人夫妇出去游车河。

他们在果园里过着辛勤节俭的生活,存了些钱买了一部二手车,周日可以出去兜风。也许在果园生活久了,他们对于周日开车出游这个活动似乎非常期待,也非常兴奋,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卖早餐的麦当劳时更是高兴的手舞足蹈,好像可以享用Big Breakfast就是最大的满足。真有意思!

吃过早餐,经过很久的车程,我们到达一片广阔的空地,那里停泊了好几百部汽车,车主们都打开车尾箱,把货品展示出来――这里就是他们极力推荐每逢周日摆摊的“车尾箱跳蚤市场”(car-boot sales)!

这个跳蚤市场场面之壮观,货品之齐全,实在是马来西亚的pasar malam难以相比,只要你可以想得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包括各种二手电器、日常用品、衣物、装饰、古董、玩具……应有尽有。

华人夫妇兴奋依然,到处物色心头好,甚至到了流连忘返的境界。而这时的我,所有求生和旅行以外的欲望都已降到最低点,我只买了几件衣服和一双靴,还有一些干粮,都是开工的必需品。

回到果园,我向负责人租了一个四人帐篷,在营地选了一个排水好的地点搭起来,再铺上一张单人床垫,床垫的旁边是我的背包家当,就帐篷而言算是相当舒适了。

营地位于一个小山坡上,那里只有几个园丁在露营,和简单的煤气炉头。山下就是一望无际的草莓园,远处绿山连绵,是夕阳被吞没的地方。

面对如此美景,我站立在山坡上“目瞪口呆”,心想在这里呆上两三个月也不为过吧。

Photobucket
我的豪华型帐篷


Photobucket
我从帐篷看出去的果园风光 (请按图片看放大版)

Saturday, September 1, 2001

2001.09.01 维特果园


前往果园的路不尽顺利,由于太迟出发,到达Ledbury时,天已完全暗了,而我则后一个大背包前一个中背包地摸黑找路。我来到一个很小的分岔路口,旁边立了一个路牌,正是地址上的路名,但此分岔路却是通往漆黑的树林,怎么看都不像果园。

正当我在犹豫之际,突然出现两位金发女郎,和我擦身而过,我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大好机会,马上把她们喝住向她们问路。

“噢,维特果园是吗,我们就住在那里,走吧,跟着我们走。”然后就往那伸手不见五指的树林走了进去。我还有别的选择吗?

我想她们一定很赶时间,不然怎么会以常人走路三倍的速度竞走?树林里这么暗,我连地上的树叶树根都分不太清楚,还背着我体重三分之一的背包,真有点喘不过气。但我总不可以这样丢脸啊,于是真气一提,运用我以前登山时用的配合步伐的呼吸法,继续撑下去,还可以和两位金发女郎聊天呢。

“你们也在果园里工作吗?”

“对啊,你也是吗?”

“没错,我从网路上得知这家果园聘请短期园丁,所以过来玩玩啰。”

“噢,这里还蛮好玩的,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还有很多美女呢!对了,你是哪里的人呢?”

“马来西亚,你们呢?”

“是吗,果园里也有一些马来西亚人。我们来自俄罗斯。”

“喔,原来是俄罗斯的美女,教我一点俄罗斯文好吗?‘我爱你’怎么说?”

“牙 节别 路布鲁”

“咬这边,露不露?”

……

我也不知走了多久,经过九曲十三弯后,终于到达果园大本营。那一片空地上停放了好几十部旅行车厢,就是那种可以拖在轿车后面,里头有沙发、厕所、厨房的caravan。

这时已经很晚了,负责人没办法为我安排住宿,所以带我到同乡朋友的车厢,希望他们可以收留我一个晚上。

我远远就听到车厢内有人在以马来文交谈,而且还是马来人讲的马来文!我认识了四、五个马来人,和一对华人夫妇,他们都来自马来西亚。他们当时正在准备晚餐,大伙儿有说有笑,很开心融洽的感觉。也许在异地相逢同乡感觉特别亲切,尽管我们素不相识,他们还是热情款待,还请我吃晚餐。

我们在车厢内席地而坐,每人手中捧着一大盘饭,中间只摆了一盘咖喱鸡。六、七个人一起吃,一块鸡再淋上咖喱汁就可以啃下以一盘饭,非常俭朴。我一整天都没怎么吃过东西,正饿得发慌,那碗咖喱鸡可说是天下第一佳肴,有让人感到幸福的魔力。

今天我将会在这个车厢里借宿,但其实这里的空间真的不大,“客厅”的部分有两个长度和宽度刚好可以让亚洲男性躺下的座椅,而两个座椅都已经有人睡了,我只好在两个座椅中间的部分席地而睡。当然,我是专业的背包客,这样的环境难不倒我,只要拿出睡袋就可以打地铺了。

聊了一阵子,大家很快就睡着了,我躺在地上还隐约嗅到晚餐后堆放在门口的碗盘和残渣。我借助微弱的照明灯记下今天的事迹。

回想起今天所经历的事,“分岔路口疑无路,柳暗花明见果园”,有够刺激,但总算有惊无险。我到底会在这果园呆上多久?果园里又会是怎样的生活?这些问题都还是未知数。

嗯,还是别想太多,睡醒再说吧。晚安。

Photobucket
Ledbury是个不太繁华的美丽小镇

Friday, August 31, 2001

2001.08.31 皇天不负有心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今天我终于找到我在英国的第一份工作了!

我从网路上找到这家果园的征聘通告,拨电话过去确定后,我决定试一试。虽然朋友都说在果园工作很辛苦,叫我要想清楚才好,但在我的想象中,在果园打工应该是很快乐的事吧,可以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又可以边採边吃,而且我觉得凡是都得自己亲身经历才有意思啊,总不行别人说两句负面的话就退缩。

维特果园(Wither’s Fruit Farm),位于一个叫做Ledbury的小镇,从地图其位置是伦敦西边靠近威尔斯(Wales)边境的地方,从伦敦出发必须转一次火车才到达。

今晚又要整理背包了,因为明天将会带着所有家当离开伦敦。嗯,其实只要一天没有找到安定的工作和住所,每一次的出发都得这样“大工程”收拾行李,不过还好我全副身家也只不过一个大背包和一个中背包,总重量不超过20公斤。

生活本来就可以很简单啊,不是吗?

Photobucket
伦敦一瞥

Thursday, August 30, 2001

2001.08.30 寄居伦敦的日子


伦敦也许是很多人的旅行首选,我却对这个商贸金融时尚饮食旅游娱乐都蓬勃兴盛的国际大都市没有太强烈的好感,至少不是我想住下来的地方。

伦敦不管在街上或地铁站,总是人潮汹涌,但很难判断谁是伦敦本土人,好像黑人和亚洲人比欧洲人还要多。伦敦的空气也特别脏,我做了几次实验,确定只要随便逛两小时街后用纸巾搓鼻孔,必定是白纸进黑纸出。

伦敦是国际闻名的血拚天堂,各种名牌着实让人眼花缭乱,但我对于血拚购物向来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尽管在伦敦游荡了好几天并没有任何收获,我顶多只证实了那座明信片常看到的童话式大桥并不是伦敦桥(London Bridge)而是塔桥(Tower Bridge),真正的伦敦桥其实外观很普通,难怪连被当作童谣诅咒的目标(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当然伦敦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这里有好些免费的博物馆美术馆,像是著名的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和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都不收入门费,却是珍藏无数绝不可错过的景点。此外伦敦的歌舞剧也是我想见识的项目,但碍于票价昂贵,鬼佬大戏这门奢侈的玩意还是等以后有点钱再说吧。

我很喜欢在Convent Garden一带消磨时间,那里除了有稀奇古怪的商店,更有一位仁兄在广场上表演杂技。只见他边骑单轮脚车边抛连环球,或者请女观众上台然后往空中一抓变出内衣,游客就会一面大笑一面给小费。看来街头卖艺真的可以在欧洲生存,只怪自己当年没有学功夫,不然我也可以开档表演心口碎大石。

当然,我在伦敦并不只是逛街游荡,我的确有认真找工作。我在仲介所登记了资料,在网路上寄履历表,也打了不少电话应征。我的目标主要是一些提供住宿的短期工,包括酒店和餐饮业,可是好几天都没有消息。

当我逛到唐人街(真的只有几条交错的街道,但麻雀虽小,几乎所有亚洲佳肴和商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看着入口处“伦敦华阜”的招牌,不知何故让我联想到成龙和李连杰的好莱坞电影(就是不太需要对白由头打倒尾的黑社会电影),加上一路上看到不少狰狞的面孔,总觉得这里是龙蛇混杂的地方。

华人在外国好像就离不开餐馆、杂货店和旅行社这三大行业,因为在唐人街里就只有这三类型的生意。这里有不少餐馆门前张贴着征聘公告,我始终踌躇不前,放不下身段,我到底是大学生啊,总不成要我在龙蛇混杂的唐人街当侍应生吧?

在伦敦还要寄居多久,我自己也说不上,我只知道如果还不快点找到工作,也许还没饿死就已经精神崩溃了!

Photobucket
伦敦唐人街


Photobucket
伦敦塔桥

Wednesday, August 29, 2001

2001.08.29 省钱之道


渐渐的我学会了在英国生活的省钱之道。

其实生活上的开销,就是所谓的衣食住行乐,而对于背包客的我而言,“衣”首先应该省略,因为出发前应该已经准备好充足的衣物,而在旅行的途中,穿着是否光鲜靓丽前卫时髦对我而言并不重要。

至于“乐”,旅行本身就已经是在玩乐了,若真要细分,大概就是购买门票、参加旅行团之类的开支,我的做法是多留意是否有免费好康的活动,再来就是货比三家,并且深思熟虑,认为值得票价的活动才会花钱。

剩下的就是基本的食、住、行了。

先说“住”,背包客当然不会奢侈地住酒店,旅程大部分时候主要住在青年旅馆或背包客旅馆,不但收费较低,还可以和其他背包客交流。此外,还有一种住宿是不用花钱的,就是住朋友家,譬如我在伦敦的这几天就是住在朋友的朋友的家,的确省下不少。

再说“行”,我的做法是每一天先安排好行程,并把当天的游览景点集中在同一区,这样我早上只需搭乘一次的公共交通去到该区,然后就用走的把当天所有景点走完,结束时只需再搭乘一次的公共交通回家,省钱又省时。

最后是“食”,要省下吃的开销,一定要自己煮,因为英国的餐馆收费都不便宜;如果自己煮,则必须在食材方面下手。

其实英国有很多大型超市卖的东西都很便宜,譬如Tesco、Saintsbury’s、Safeway等等,而且这些超市常常会搞促销,只要留心常会捡到便宜。譬如每天超市快打烊时,很多不能放过夜的东西就会半卖半送地销出去,我就曾经以50便士买到一只烤鸡,50便士相当于马币3零吉左右,这样的价钱在马来西亚也买不到一只烤鸡吧!此外,一些快过期的食物也会搞促销,我也曾经以50便士买到6个还有两天期限的muffin。

今天我还破了纪录,只花了不到一英镑就解决了我的晚餐,有面有菜有肉,算是营养均衡了,哈哈!

开始有点受不了自己,竟然变得这么师奶。

Photobucket
不到一英镑的一人份晚餐


Photobucket
不到两英镑的两人份晚餐

Monday, August 27, 2001

2001.08.27 离别vs出发


今天是8月27日,绮将结束游学行程,回台湾去,而我也会离开爱丁堡,南下伦敦,展开新生活。

在火车站,我们双方都很沉默,最不想面对的时刻始终还是要面对。

我们即将分离,这次分离的时间是一年,这一年里会发生什么事,一年之后又会是怎样的光景,谁也说不上来。我们都舍不得对方,无奈旅行流浪是我的梦想,是无法抗拒的梦想。

坐在车厢里看着窗外的她,我一面笑着向她挥手,一面压抑不顾一切跑出去抱着她的冲动。火车开动了,脑中闪过一幕幕的往事,眼眶竟然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

我闭上眼睛,告诉自己,我正在实现我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梦想,这只是开始,我必须坚强,我要快乐地走前面的每一步路。

5个小时后,我又回到伦敦。

我已联系好,会暂时寄居在一个朋友的朋友的家。没错,是我朋友的朋友,所谓出外靠朋友,不管是朋友的朋友还是朋友的女友。

他名叫Peter,住在伦敦二区(Zone 2)很多黑人的Bethnal Green地铁站附近。他公司提供他一栋三层楼的公寓,底层是浴室和杂物室,一楼是他的房间和客厅,二楼是厨房和一间空房,那间空房就是我借宿的地方。

Peter是典型的独行侠,一个人住,一个人上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吃饭。也许一个人久了,人会变得沉默寡言,他平常真的话不多,但讲起电话却可以毫不费力地谈上好几个小时。

他是个绝顶好人,和我素不相识,就让我住进他的家,还把家里的钥匙交给我,说好让我可以“出入方便”,我真有点受宠若惊。

我花了一些时间把房间整理一下,把日用品摆放好,把睡袋铺在床上,空房间顿时变成舒服的小阁楼。

这时天已完全黑了,窗外的街道很安静,只有Tesco的霓虹灯和几盏微弱的街灯点缀着。

我的心变得很平静,这是我在英国的第三个星期,目前为止一切都还算顺利,还没遇上不如意或惊险的事。我下一步该怎么做呢?要北上投靠中学同学,还是先在网路上碰碰运气找工作?

不管这么多了,先睡饱再说。

痛彻心扉的离别往往是一场轰动的重新出发,不是吗?

Photobucket
我在伦敦的小阁楼

Sunday, August 26, 2001

2001.08.26 高原游记(下)


第三天,我们带着万般不舍的心情离开这片属于绵羊的地土,回去大本营爱丁堡。

火车中途经过位于格拉斯哥北部的印佛内斯(Inverness),是苏格兰中部的主要城市,也是旅游热点,只是旅者之意不在此,在乎湖中水怪也!

有水怪传说的湖泊,要算印佛内斯的尼斯湖(Loch Ness)最有名了。

尼斯湖长24英哩,两岸平均宽度却只有1英哩,凹凸不平的湖底最深处达900英尺。一个如此“大可敌海”的湖,如果只有湖边的柳暗花明和残留的古堡废墟,如果没有水怪,的确好像欠缺了什么。

有不少人说目击水怪出没,但多年来始终无法找到具体证据,就连拥有先进声纳仪和水底摄影器材的侦察队也空手而归。于是很多解释相应而出,有人说看见水怪纯粹是人的幻觉,有人说是枯枝造成的幻像,更有人说那是无中生有的谣言。

没有具体的证据,怎么证明有水怪?但相反的,没有完整的反证据,又怎么肯定没有水怪?信不信有尼斯水怪,就好比信不信有外星人--信与不信,是一种选择。

不管怎样,水怪让尼斯湖名声大噪,带来游客,带来幻想。

Photobucket
尼斯湖水怪,你相信吗?

Saturday, August 25, 2001

2001.08.25 高原游记(上)


第二个周末,我们北上一探极富盛名的苏格兰高原(Scottish Highland)。

苏格兰高原,并不是一个高原,而是苏格兰北部一整块区域,这里的山区以优美景色和寒冷气候见称,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我们的目的地是斯凯岛(Isle of Skye),那是苏格兰高原北部的一个离岛,我们必须坐长途火车到Locash再转巴士才到达该镇。

出乎意料的是,与世隔绝的斯凯岛竟然也有不少游客,青年旅馆甚至客满,还好附近的B&B还有空房间,总算解决住宿问题。

八月的斯凯岛并没有夏天的味道,寒风瑟瑟,天很早就入黑。我们披上冬天的御寒外套,随便买了炸鱼薯条草草填饱肚子,这时已没什么好逛,寥寥无几的店铺也已经打烊了。

回到温暖的房间,倒头呼呼入睡。

第二天一早,我们到游客中心收集地图和资料,那里的职员跟我们说,斯凯岛是一个很友善很安全的地方,在路上又需要的话可以随时搭乘顺风车。听起来真有趣,但我们大概用不着吧。

人在荒芜的斯凯岛,除了走山真的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游客中心不远处的这座山,自然成了我们的目标。

一路上并不寂寞,沿途有一群又一群的绵羊陪伴。我发觉绵羊是一种很饿的动物,它们无时无刻都在吃草,好像永远都吃不饱的样子。

Photobucket
绵羊和人类,谁才是原住民?


走了大约一小时,心中很纳闷,为什么山看起来和刚才还是一样远?

我突然想起大学时教授曾说过,人的视觉对于距离的判断力是会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型下降,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近的东西很容易判断其距离,但对于远的东西则容易出错,所以会有“看似近在眼前,其实远在天边”的情况出现。一想到这,我马上放弃徒步走到小山的念头,手一伸,成功拦下一部顺风车。

司机是一位老先生,旁边坐了一位女士,后座堆了一堆杂物,还有一只大狗。他们说那座小山看似很近,其实很远,走的话要走好几个小时才到,又说不打紧,因为斯凯岛上的人都很乐意送游客一程。

没想到我第一次坐顺风车竟然这么顺利!

从山脚往山里走,首先穿过一片针叶林,然后进入群山之中,青葱翠绿,湖光十色,犹如置身于香烟广告里的景色。

我们越走越起劲,越走越得意,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四下无人,刚开始的几个游客都不见踪影,而且再也看不到明显的路径,只见四周高低起伏的山群。这时我们离开起点已有一段距离,况且要回去也不一定找得到路,天色即将变暗,气温亦开始下降。

寻找出路,分秒必争!

我爬上一个小山丘,隐约看到山脚下的公路,便锁定公路的方向,不断往下走,这跟探险人迷路时靠北极星辨认方向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绕过几个山丘和湖泊,又经过一大片湿洼地,最后索性把鞋子脱掉赤脚而行,走了几百公尺终于到达山脚。

然后手一伸,再坐一趟顺风车回旅馆。

我跟绮说,从今以后,我们算是“生死之交”。

Photobucket
即使迷路也不忘捕捉沿途景色,如此风光,迷路也是值得。

Thursday, August 23, 2001

2001.08.23 第十天

这是一个慵懒的夏日下午,我只想暂时远离人群,沉淀稍嫌喧哗的心情。

皇家哩大道旁有一座小山,是在爱丁堡接触大自然的捷径。我不停地往上走,一直走到一个最广阔视野的地方才停下来。

从高处欣赏爱丁堡,感觉很不一样,平日徘徊流连的街道和抬头仰望的建筑,如今变得像依比例缩小的模型一样工整地排列。距离让我觉得爱丁堡似假还真,好像自己已不属于这热闹城镇的一份子。

我很享受这样远远观看,宁静的感觉。

* * * * *

前天民宿男主人Alan的肩膀又在发痛,我用我的独门药膏为他按摩,没想到这样就能让我们打开心门聊得投契。他噼里啪啦地说了好多,包括苏格兰人如何比英格兰人优秀和友善,还有苏格兰人发明了电视机等等。

我告诉他,我没他那么幸运,可以自己的国家为豪,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因为华人在马来西亚是受到二等待遇的一等公民,也许旅行可以帮我找回自己的身份认同吧。

想起第一天还为了房租和Alan讨价还价闹得有点不快,现在竟然可以如此畅谈,等到我离开爱丁堡那天,不知道会不会舍不得这位苏格兰朋友。

* * * * *

昨晚的爱丁堡军队分列式演出(Ediburgh Military Tattoo),虽然在细雨纷纷下进行,但一点不失气派,各国乐队轮流上阵。其中最典型的画面当然是苏格兰军队操步,还有身穿苏格兰传统服装背着苏格兰风笛的乐队,吹奏家喻户晓的Scotland The Brave。

其实苏格兰风笛这种乐器,我除了觉得新奇又极具民族特色外,对于其音色实在没什么特别喜好,因为那尖锐的笛声,听久了会头痛,长期听也许会脑震荡。

重点不是苏格兰风笛笛声有多悦耳,而是苏格兰人对自己民族、文化和音乐的热诚和爱戴,叫人感动和敬重。

* * * * *

时间过得很快,我来英国已经第十天了,只要再过35个十天,就是我回去复学的时候了。

才刚开始就觉得时间无多,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要珍惜每一天。

Photobucket
从小山上看到的爱丁堡画面

Photobucket
苏格兰风笛

Sunday, August 19, 2001

2001.08.19 周末出游


刚刚度过在苏格兰的第一个周末,趁着周末不用上课,我和绮安排了一些简单的行程。

Saturday: Glasgow

格拉斯哥(Glasgow)是苏格兰首府,亦是前女友留学的地方,当然要参拜一下。

这天天气灰蒙蒙,当我们走到格拉斯哥教堂(Glasgow Cathedral)时,更下起绵绵细雨。

我们没带雨具,教堂大门又上锁了,只好在屋檐下避雨,此时游客稀少,烟雨朦胧,颇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风味。

如果不是这场雨,我大概不会这么用心欣赏拱形木门上精细的雕刻,也不会目睹到一场苏格兰婚礼。

原来当时教堂内正举行婚礼,当仪式结束,身穿苏格兰传统服装的年轻人吹奏苏格兰风笛,一群人跟着一对新人后面,在悠扬的音乐下步出教堂。虽然简单,却有说不出的美感,比起喧哗混乱的中式婚礼感觉舒服多了。

回程时有个苏格兰人前来“搭讪”,当时我在看地图找路,他很热心地为我带路,又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堆苏格兰腔英语,我一句也没听懂,全靠肢体语言猜测。

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Scottish English的高深,也感受到苏格兰人的热情。

Photobucket
格拉斯哥教堂和苏格兰婚礼


Sunday: Stirling Castle, Fort William, Loch Lomond

今天我们参加了一个很赶的一日游,行程包括Stirling Castle、Fort William和Loch Lomond。

Stiring Castle是苏格兰很有名的城堡,正如其它城堡,这里同样诉说着古人得势和没落的故事。城堡内有一个中世纪各种场景的模型,亦有古装真人秀,展现出当时的生活。

Fort William就是著名电影Brave Heart的历史背景,很久以前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曾有过的惨烈斗争,就是在这里上演。其实一直到今天,苏格兰人都以Scottish自称,而非British。

Loch Lomond是苏格兰中部一个很漂亮的湖泊,在苏格兰文里,Loch是Lake的意思,所以Loch Lomong就是Lake Lomond的意思。导游在游览车上播放歌颂Loch Lomond的民谣,我的思绪亦随着简单优美的旋律,遨游。

Photobucket
Stirling Castle

Thursday, August 16, 2001

2001.08.16 八月的爱丁堡

Photobucket

每年的八月,爱丁堡都会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焦点,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所有的酒店旅馆民宿几乎爆满,所有的餐馆酒吧也都忙碌起来,整个爱丁堡呈现一片生气蓬勃,这一切,都拜爱丁堡艺术(Edinburgh Festival)所赐。

爱丁堡艺术节的节目琳琅满目,其重头戏国际艺术节(International Festival),背景可追溯至1947年,当时世界大战刚结束,创办者带着抚平战后伤痛并促进和平的期望,邀请了一些欧洲重量级的音乐团体演出。后来国际艺术节的规模越来越大,更把触角伸展到世界各地的艺术团体,除了音乐,还有舞蹈、歌剧等,大大提升艺术文化的交流。

今天的国际艺术节早已摆脱当年战争的阴影,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喜悦和生气,更带动了其它艺术节的诞生,譬如让默默无名却又跃跃欲试的年轻团体大展拳脚的艺穗节(Fringe Festival),还有绘声绘影大搞签名会读书会和多媒体互动的书节(Book Festival)等等。

艺术节如此丰富,若每个展览每个演出都要一一探究细细品尝,恐怕还没等到绮游学结束,我就得先打包回家。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背包客,一定要明了并实践“走马看花”的精髓。也就是说,不用付钱的路,尽量走,不用付钱的东西,尽量看。

白天我总爱到处乱逛,城里最有名的王子大道(Princes Street)自然成了我的目标。这里是爱丁堡的购物天堂,英式大石块建筑的橱窗摆满了各种商品,商店外大路旁不时可以看到音乐团体的即兴演出,还有等待行人“投币”的真人雕像。

王子达道前经过王子大道公园(Prines Street Park)再往上走就是闻名遐迩的爱丁堡城堡(Edinburgh Castle),城堡前的皇家哩大道(Royal Mile)是一条长一英哩的中世纪石头路,是古时候连接城堡和皇宫(Palace of Holyroadhouse)的桥梁。

艺术节很多周边活动就在皇家哩大道上演,包括各种音乐会、舞台剧、苏格兰风笛、杂技和街头表演,还有街道两旁摆摊的现场素描、纹身、织发结等等,更有不时出现装扮古怪引人发笑的街头艺人。

我最喜欢穿梭于蜿蜒错综的皇家哩大道,因为这里的每一个转角处每一个店铺都可能是一个惊喜。在这里有上百年的苏格兰威士忌(Scottish Whiskey)酝酿厂,也有自成一格的苏格兰花格布(Tartan)制成品专卖店,还有播放着苏格兰传统音乐的二手唱片行,甚至还有闹鬼的苏格兰豪宅!

难怪这么冷的天气,爱丁堡从来不缺游客。

欧洲之旅第四天,写于王子大道公园,空气中弥漫着一贯的朦胧。

Photobucket
Scott Monument及从Scott Monument居高临下的风光 
左:Scott Monument | 右上:王子大道 | 右下:火车站及皇家哩大道 | 下:爱丁堡城堡

Photobucket
王子大道及王子大道公园随意拍

Photobucket
皇家哩大道随意拍

Photobucket
多年来屹立不倒守候着爱丁堡的城堡

Unique Hit Count

Total Hit Count

Followers

  © Blogger template 'Photoblog'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