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5, 2001

2001.09.25 兼职


Eric很热心地收留了我,让我在他的房间打地铺,他说这样我就可以省下住宿费,快点存够钱去旅行。不但如此,他还到处帮我打听周末的兼职,以便我可以更快赚取旅费。

今天我在火车站附近找到这间泰国餐馆Taste of Asia,刚好他们就只需要星期五和星期六晚上的楼面兼职,我当然是有杀错没放过,这个周末就马上班。

于是,我和Eric成了好朋友,白天他往大学跑,我则去餐馆上班;下班回家后我们就看书看VCD,或者聊天聊梦想聊人生计划,也分享彼此的长距离恋情心得。

我觉得好像从新认识这位朋友,我们中学时一起寄宿在学校宿舍里,却不曾如此深入聊天过,反而来到老远的英国才有这样的缘分。他说我的经历和故事给他很大的启发,让他觉得人实在应该要有梦想。我觉得他果然慧眼识英雄,于是答应他一定会把他写进我的游记。

我从未想过自己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启发别人,倒是觉得自己在这几个星期得到很多人生的启发,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好玩。

这就是自助旅行的魅力啊!

Photobucket
Eric & 041 | 041 the bartender

Saturday, September 22, 2001

2001.09.22 塞翁失马


今天要纪念的是一个典型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

话说我昨天一早上班,就被告知以后星期五晚上时段和星期六、星期天全天都不用上班,因为有另一位厨房打杂上班。

这个消息对我而言简直是晴天霹雳,因为这样下来,我一周的上班时间就只有四天半,那收入就减少了,什么时候才会存够钱呢?我顿时觉得上了船,心里耿耿于怀,但也没办法,只好边走边看。

就在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我今天因为没工开,只好在市区里到处乱逛,竟然在街上上演他乡遇故友。

Han是一个失去联络多年的中学同学,我来英国前曾在吉隆坡和他碰过面并抄下他在英国的电话地址,但却不慎弄丢了,现在他竟然活生生朝我迎面走来,命中注定他非得要在英国接济我。更巧的是,我刚开始上班的意大利餐馆原来正是Han工读的地方,因此我可说是抢走了他的饭碗。

Han带我和Eric等其他中学同学会面,才知道原来巴斯有这么多中华毕业生。

Eric答应暂时收留我,所以我明天就会搬过去,终于可以告别每晚11英镑的YMCA了。

世事就是如此难料――如果我不是听取外国朋友的意见而留在巴斯,如果我不是因为星期六没工开而到处乱逛,也许我和这群旧同学就只是擦身而过,有缘无份。

所以说,凡事定论不要下得太早,总要保持正面看法,好运就在前面等着我……哇哈哈!!!

Photobucket
我在意大利厨房里打杂的英姿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01

2001.09.19 开工大吉


今天早上出门碰碰运气,带着逛街的心情找工,才发现真的很多商店都贴了招聘通告,怎么之前都没察觉到呢?

走着走着,就在Jane Austin纪念馆旁,发现一间意大利餐馆Trattoria Restaurant,门口贴了聘请楼面侍应和厨房打杂的通告。

当我推开厚重的木门,进入灯光低沉但气氛极好的用餐区,我突然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想通了,可以放下身段接受任何的工作。

在酒吧后面的意大利佬Franco就是餐馆的老板之一,我们很快就谈妥条件,职位是厨房打杂,内容主要是清洁工作,应该没什么难度,而且明天就可以上班了。上班时间分两个时段,上午时段从早上十一点到下午两点半,晚上时段从六点到当天结业。

Franco还说可以帮我写信申请NI和开银行户口,实在太好了!这份工作虽然薪水不高,但至少有收入,暂时不用为生计而烦,更重要的是,我这回真的可以在巴斯住下来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要积极找间便宜的房子,或者更好的工作,慢慢存够钱就辞职旅行去……想到就兴奋不已!

Notes:
1. Jane Austin就是《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理性与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等著作的作者,生前住在巴斯。
2. NI是National Insurance的缩写,有点类似马来西亚的SOCSO,但福利更要好一些,凡在英国工作的人都可以申请NI。


Photobucket
巴斯一瞥:街景

Monday, September 17, 2001

2001.09.17 道别会


天无不散之筵席,今天晚上我约了几个YMCA认识的朋友到附近的酒吧,打算若无其事地向大伙儿公布我要离开巴斯的决定。

赴会的有来自意大利的学生Serena,从法国来巴斯教法文的Margali和Manuel,还有来自纳米比亚和我同样是工作旅行者的Werner。

“你真的决定了吗?”Werner问我。

“没错,连车票都买了,明天一早就出发。”我很肯定地回答。

“为什么走的这么仓促呢?”Werner似乎不太了解。

“我浪费了两天时间仍未找到工作,所以得尽快去纽卡素找我的朋友,他们可以帮忙我找工”我告诉大家我的隐忧。

“真的有这么难吗?我在这里不用一星期就找到工了,在一个传统英式酒店里的厨房打杂,虽然工作很无聊,但重点是我可以在美丽的巴斯住下来!”Werner总是一副天塌下来也无所谓的模样。

“对阿,我走在街上也到处看到招聘的公告,应该不难找到工作。”Manuel说。

“听起来好像有点希望,可是我总觉得有点冒险。”我仍显得犹豫不决。

“嘿,朋友,你是为什么来英国的?不就是为了挑战和体验生活吗?况且,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赌博,没什么好怕的。”Werner的人生哲理给了我一个当头棒喝。

人生就是一场赌博。

“想想看,如果以后我们找到一间屋子一起租下来,我们就可以常常开派队,每人轮流下厨,这样我们可以尝尽各国美食呢!”Werner继续轰炸我。

“对啊,再考虑看看吧。”连感觉稳重的Manuel也觉得我该留下?

我很好奇,才21岁的Werner怎么可以如此潇洒不羁又恬然镇静,好像人生真的没什么好担心的,只要开心就好。反观自己,为何总是思前想后诸多顾虑?难道这就是西方人和东方人的差别?他说得没错,我之所以来英国,就是要挑战和体验人生啊!

我向来是做了决定后就不容易改变主意的人,但是今天晚上,我在他们七嘴八舌的游说下改变初衷,决定留下来再碰碰运气――不只因为对巴斯的钟情,更因为有这些萍水相逢的外国朋友。

Photobucket
是道别会还是欢迎会?

Sunday, September 16, 2001

2001.09.16 美丽的邂逅


从威尔斯回来巴斯,我住在同一间YMCA,一切如故,就连好些一星期前的旅客依然还在――巴斯真的有这么多好看好玩吗,还是他们都和我一样是爱上巴斯的背包客,想在这里落脚?

到现在为止,我的工作假期还未真正工作过,我甚至连怎么下手找工都不太有把握,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我曾在职业介绍所登记资料,但我没有手机,只留下电邮,而每次上网都只收到一堆广告信。

我听说饮食行业最需要人手,但碍于自己到底是个大学生,放不下身段,似乎不太可以接受在餐馆或咖啡馆打工,心里很矛盾。

我在巴斯待了两天都没找到工作(其实根本没有很认真地找),心又开始慌了。虽然我真的很喜欢巴斯,但现实归现实,我想我大概很难在这个属于老人和学生的古城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应该是时候退而求其次,考虑最后方案了。

所谓最后方案,就是到最后关头走投无路时,我在英格兰北部纽卡素(Newcastle-Upon-Tyne)还有一些中学同学可以投靠,总之不会饿死就对了!我买了后天的车票,计划途径莎士比亚(Shakespeare)的故乡Stratford-Upon-Avon和经历过罗马时期、维京时期、中世纪时期的古城约克(York),然后才到达纽卡素和朋友会面。

告别了,美丽的巴斯,虽然我们有缘无份,但总算有过美丽的邂逅。

Photobucket
巴斯一瞥:Bath University

Friday, September 14, 2001

2001.09.14 高峰上的低潮


我在St David’s住了两天就离开了,继续沿岸北上至Caernarfon。这也是一个渔村,不同的是,渔港旁边就是Caernarfon城堡,从城堡延伸出来的城墙包围了整个小镇,车站、旅客资料中心、青年旅馆、市集、商店等,全都在城墙的范围内。

今天早上,我登上了威尔斯最高峰Snowdon,但我不是用走的,而是乘坐有百年历史的蒸汽火车。山顶雾很大,能见度极低,因此无缘一睹从威尔斯眺望苏格兰的景观。回程时我步行下山,沿途除了和我一样坐火车上山但选择步行下山的游客,还有零星分布的牛羊。

到了山脚,我坐在湖边,啃着自备的午餐,寂寞得发呆。

也许天气真的会影响心情,此时的我,心已掉到谷底,觉得前面的路就像威尔斯的天气,朦胧不知去向。

想到自己来英国已经5个星期了,钱花得七七八八,却还没有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前面的路该怎么走下去呢?频临山穷水尽,想起家人女友还有台湾稳定的生活,我开始怀疑自己出走英国到底对不对,难道这就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所谓梦想吗?却又不甘心半途放弃,一事无成地回家……

我真的累了,不想再漂泊了,我必须找个地方落脚,踏实地找工作。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让我一见钟情的巴斯,我决定回去这令人心醉的古城,开拓全新的生活。

晚上和绮聊了电话,心情好多了,回到青年旅馆,为自己煮一顿丰富的晚餐,然后摊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看书听听音乐聊聊天,轻松悠闲地度过我在威尔斯的最后一个晚上。

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撑下去,这是我从小的愿望,周游列国、边工作边旅行,我可是在实现我的梦想呢,别忧虑太多,放心去飞吧!

Photobucket
Caernarfon Castle由朝到晚的景色

Photobucket
Snowdon顶峰 | 百年登山火车 | 山牛(山里的牛) | 下山时看到的山脚景色

Tuesday, September 11, 2001

2001.09.11 九一一


今天我很早就睡醒,不,应该说我根本没真正睡过,我只是裹在睡袋里闭目养神了几个小时。

本来今天的计划是游玩Brecon国家公园,但碰巧这里受口蹄疫影响,很多地方都关闭了,于是我不多逗留,直接往下一站出发,不过其实我也不是很确定下一站要去哪里,就只好从地图上随便挑。

Tenby是一个宁静的渔港,今天天气不太好,一片灰蒙蒙,人也会变得忧郁。为了不让天气影响心情,我上了下一班车继续上路,经过漫长的车程终于到达St. David’s。这里的天气依然一片朦胧,但却掩盖不住这个小镇的美,我决定今晚在这里下榻。

经过昨天露宿街头的艰辛,我今天选了一间至少可以睡三个人的豪华B&B旅馆以慰劳自己。

Photobucket
露宿街头 vs 豪华民宿

打开电视,几乎每个频道都在报导美国世贸双塔受恐怖份子攻击的新闻,看着两架飞机前后撞向双塔,看着塔内受害者被火势逼得跳楼,看着双塔化为灰烬,心里除了震惊还有无奈。

九一一,今天的颜色是灰色。

Monday, September 10, 2001

2001.09.10 露宿街头


今天我向John道别,交换电邮后就上路了。我买了一张超值南威尔斯弹性车票(Southern Wales Flexi Pass),可以在7日内无限次搭乘指定的威尔斯西岸路线公车。我决定要沿着西岸游玩南威尔斯。

Photobucket

今天的行程是先参观童话城堡Caerphilly Castle然后在Brecon国家公园睡一晚,这些在地图上看起来距离不远的地方,车程却是如此遥远,好像沿途的每个小镇都绕过才到达终点。

到达Brecon时天已全黑了,店也都关了,而最近的青年旅馆竟然在三英哩以外。

正当我在不知所措之际,脑际闪过一个怪诞的想法:为什么不露宿街头呢?我不是一直都很想体验露宿者的滋味吗?择日不如撞日,现在就是机会了!

有了这个想法,我当下感到兴奋非常,到处物色可以露宿的地方,并意外地发现停车场后面的大型超级市场Safeway还在营业,于是我用推车推着背包,为今晚的宵夜进行采购。

9月的Brecon国家公园天气已开始转凉了,还飘起毛毛雨,我连续换了好几个地点,包括公厕和公园,最后才在Bethal Square广场的商店骑楼下的某个角落找到舒适又可以避雨的位置,不但可以“露营”,还可以写日记。

这次的露宿街头事件让我学会了两件事:

第一,露宿街头一定要找有遮盖的地方才可以避雨。
第二,地上一定要铺上厚纸皮或席子才可以御寒。

Photobucket
露宿街头 | 左:一个人在路边开餐 | 右:睡袋并无法阻隔地面的寒气

Sunday, September 9, 2001

2001.09.09 流浪到威尔斯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YMCA里认识的加拿大背包客在著名的巴斯修道院(Bath Abbey)做礼拜,令人感叹的是,这么宏伟的歌德式大教堂里,竟然只有二、三十人,而且大部分是老人,冷清得很。

Photobucket

午餐后就出发,我前往威尔斯的第一站是首府卡地夫(Cardiff)。

威尔斯和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这几个地方合称为大英帝国或英国(Great Britain或United Kingdom),虽然是同一个国家,但这几个地方曾有过血腥的斗争,到今天仍保留各自的文化、习俗、语言。以威尔斯为例,在路上还可以看到威尔斯文的路牌,听见行人以威尔斯语交谈――那可是和英语南辕北撤,完全听不懂的另一种语言。

我联络上一位朋友的朋友,John,他是马来西亚人,受聘于台湾公司在威尔斯上班。我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所谓出外靠朋友,所以就算朋友的朋友也不可放过,也许可以从他身上打听到一些工作门路吧。

虽然素不相识,John亦热情款待,他接到电话后就马上开车接我回家,一路上为我介绍卡地夫的景点。他住在附近的小城Cymban,今天是星期天,刚好老板不在,可以收留我住一晚。

晚上John亲自下厨,虽然只是简单的扬州炒饭,在孤寂的异地吃起来倍感温馨。除了扬州炒饭还有DIY的家庭剧院,John把公司的投影机接上手提电脑,然后把电影投射在墙上,加上还不赖的音响,颇有 Home Theatre的效果。

刚刚打电话回家,听见家人的声音,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苦涩。我觉得自己像一只没有脚的小鸟,不停地飞却不知要飞往何处,前面的路充满未知数,我不知道自己明天会去哪里,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觉得我的信心已经开始动摇了……

Photobucket

Saturday, September 8, 2001

2001.09.08 一见钟情


巴斯离开果园很近,不用一小时火车车程就到达了。

当我步出火车站,立即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气息,放眼望去,眼前尽是宏伟的大石块建筑。经过一番明察暗访,我终于找到城里最便宜的YMCA青年旅馆,匆匆卸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探索这个历史古城。

巴斯为什么叫做巴斯呢(巴斯的英文是Bath,即“洗澡”的意思)?话说从前罗马人曾在这里叱吒风云,而罗马人特别喜欢洗澡,所以在这里掘道引水,建造了很多天然温泉澡堂,巴斯因而得名。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一窥罗马澡堂当年的面貌,里面除了主浴池,还有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室、会客室,都非常完整地被保留下来。

除了罗马澡堂,巴斯到处可见十七世纪乔治亚时期(Georgian)遗留下来的建筑,展现高贵的艺术成就。这时期的代表作主要出自名建筑师Wood父子之手,其中最著名的是皇家新月楼(The Royal Crescent)和圆环(The Circus),前者是由30间房子相连成弧形,从空中俯视宛如一轮新月,后者则有114根圆石柱围成圆形的房子。

气势磅礴的埃文河(River Avon)蜿蜒于市内的翠绿林荫之中,河上横跨一座以石块铺成的普特尼桥(Pulteney Bridge),桥上有各类商店,极具古典美。走在上面,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乔治亚时期,也回到罗马时期。

我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这迷人的古城,我几乎已经决定要在让我一见钟情的巴斯住下来,找一份工作开始存钱。但在我真正安定下来之前,我心里仍有一股前进动力,我还想再多看看几个地方。

于是我买了车票继续上路,目的地是威尔斯(Wales)。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Wednesday, September 5, 2001

2001.09.05 解脱


今天我身体的疲累已经到达巅峰,反而感觉麻木了。

当我如常跪在草莓排通道默默耕耘时,我突然觉悟自己是工作假期旅人,是假期啊!为何要这般折磨自己呢?

我当下开窍,决定趁午休时间向果园经理辞职,无需再犹豫。

这下我真的觉得解脱了,心情好转,看着一颗颗又红又大的草莓,心花怒放。我邊採邊吃,更带了相机,我要捕捉这美丽的果园,也要拍下这里非人的生活。

离开帐篷租借期限还有两天,这两天就让我轻松愉快地享受这片土地吧。白天我可以骑脚车到处探奇,晚上回营地煮晚餐、看日落,又可以和大伙儿哈拉聊天,这才是想象中果园应有的惬意!

想起几天前刚到步的时候还以为自己会在果园待上两、三个月,现在只做了三天就辞职了,我真的嗅到流浪的味道了。背包旅行的确充满变数,因为这是一趟没有时间限制、没有行程规划,可以尽情发挥的旅行。

我甚至不清楚自己下一站要去什么地方,所以在马来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我决定要去巴斯(Bath)看看。


Photobucket
左: 果园里的宿舍--caravan | 中&右: 果园里的朋友

Tuesday, September 4, 2001

2001.09.04 果园的故事


今天依然要早上六点半集合,我带着一整晚睡眠仍无法洗去的劳累,拖着累积过量乳酸的身体,硬撑着去开工。我,是绝不会轻言放弃的!

经过几天的相处,我和果园里的朋友变得比较熟落,原来果园里的员工主要是亚洲人和来自东欧的学生,据说亚洲人和东欧学生甚少来往,虽然同在一个果园打工,但彼此几乎没有沟通,我想语言是主要的障碍吧。

这里的亚裔员工大部分是中国籍和马来西亚籍人士,打听之下,才知道我大概是唯一有合法签证的亚裔员工――那其他人到底是怎样的身世?他们都有不可告人的故事吗?

为数不少的中国人都是偷渡客,为了偷渡到英国,他们都得付上一笔相当昂贵的“人头费”给专门从事人口贩卖的蛇头集团,如果没有这笔钱,则会先拖欠着,总之要千方百计入境英国后再打算。运气好的可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努力工作存钱,慢慢摊还蛇头集团的人头费,几年后应该就可以“赎身”,才开始把赚到的钱寄回家里;运气不好的则可能找不到工作,生活空虚苦闷到一定程度很可能会染上赌瘾,到时候不但钱挣不到,还欠下赌债。

来自湖北的兰姐,原本两夫妇一起搞偷渡,结果只有她成功过关,只好只身来英国打工。她不谙英语,竟可以找到这个偏僻的果园,当中曾碰过多少钉子,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想必一言难尽。

虽然我曾因为“採過界”而遭一对中国夫妇怒骂,但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人坚韧的生命力,並由衷地欽佩他們的刻苦耐劳和堅忍不拔。

至于马来朋友,虽然同是天涯沦落人,但感觉没有中国朋友那么悲壮。最特别的是一位“学生”,他領了政府助學金來了英國,但书念不到几个月就放弃了,然后到处旅行,足迹遍布欧洲和非洲,目前在果园打工存钱准备再上路。虽然他受了政府的支助来英国留学,但他似乎不太感恩,他竟然和我一起津津乐道馬來西亞政府的貪污和無能。

在果园的短短几天,认识了很多人,听了很多故事,这些都是每天在上演的真人真事,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也让我感触良多。

话说回头,两星期还是有点太长了,我想撑够一星期就差不多了。

Photobucket
在一望无际的草莓排,园丁们看得到前面的路吗?

Monday, September 3, 2001

2001.09.03 谁知篮中莓,颗颗皆辛苦?


今天正式开工,早上六点半就要集合,分配好岗位后集体往草莓园出发,一群人浩浩荡荡,感觉像中学时代的营队活动。

到底工作内容是什么呢?

主要就是採草莓,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一点也不容易。我们在看不到尽头的草莓排之间,一边摘两旁的草莓一边推着篮子缓慢前进,全程只有两种姿势,不是跪着就是弯腰,造成膝盖和腰部酸痛无比,食指和拇指也因过度揉捏而起水疱甚至染上泥土的颜色,我终于体验到苦力的辛苦了!

採了半天,以为大有收获,转过头看看,怎么才这么几十步的距离?再看看前方,长长的草莓排依然看不到尽头,心里不寒而栗。更惨的是,果园工头会从旁监督,太小颗或不够红的草莓都不合格,採得太慢或聊天都会挨骂。我脑际泛起古时奴隶被鞭打辱骂的画面,想到这竟然发生在21世纪的旅行者身上,有点啼笑皆非。

除了採草莓,我们还要做一堆体力劳动,比如把埋藏在泥土下灌溉用的水管拉出地面,又比如把干草铺在草莓排的边缘地方。千万别以为这些是简单的功夫,我原先也以为自己体能不错,但在那么大面积的果园当苦力超过11小时后,我几乎垮掉了。

晚上收工后,回营地洗澡煮晚餐,饭后一杯咖啡,看着夕阳,很舒服,我尝试忘掉一天的辛劳。

到了睡觉时间,四周一片漆黑,我爬进我那豪华四人帐篷,四肢失去知觉似的沉在床垫上,旁边帐篷的马来朋友正在收听收音机节目,刺耳的声量完全破坏了气氛。还好不久后下起雨,不但干扰了他的收讯,嘀嗒嘀嗒打在帐篷上更形成天然的背景音乐,天人合一的感觉。

回想起第一天抵步英国一直到今天的经历,像是在做梦一般,我有种奇怪的感觉,我觉得我的历险记现在才刚刚展开……

不管怎样,果园的生活对我而言的确有点太辛苦,我想我在这里大概呆不了两个月这么久。两个星期应该差不多了。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谁知篮中莓,颗颗皆辛苦?


Photobucket
边叹咖啡边看夕阳,尝试让自己忘掉身体的疲劳...

Sunday, September 2, 2001

2001.09.02 车尾箱跳蚤市场


今天我并没有马上开工,因为今天是星期天。无所事事,我随华人夫妇出去游车河。

他们在果园里过着辛勤节俭的生活,存了些钱买了一部二手车,周日可以出去兜风。也许在果园生活久了,他们对于周日开车出游这个活动似乎非常期待,也非常兴奋,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卖早餐的麦当劳时更是高兴的手舞足蹈,好像可以享用Big Breakfast就是最大的满足。真有意思!

吃过早餐,经过很久的车程,我们到达一片广阔的空地,那里停泊了好几百部汽车,车主们都打开车尾箱,把货品展示出来――这里就是他们极力推荐每逢周日摆摊的“车尾箱跳蚤市场”(car-boot sales)!

这个跳蚤市场场面之壮观,货品之齐全,实在是马来西亚的pasar malam难以相比,只要你可以想得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包括各种二手电器、日常用品、衣物、装饰、古董、玩具……应有尽有。

华人夫妇兴奋依然,到处物色心头好,甚至到了流连忘返的境界。而这时的我,所有求生和旅行以外的欲望都已降到最低点,我只买了几件衣服和一双靴,还有一些干粮,都是开工的必需品。

回到果园,我向负责人租了一个四人帐篷,在营地选了一个排水好的地点搭起来,再铺上一张单人床垫,床垫的旁边是我的背包家当,就帐篷而言算是相当舒适了。

营地位于一个小山坡上,那里只有几个园丁在露营,和简单的煤气炉头。山下就是一望无际的草莓园,远处绿山连绵,是夕阳被吞没的地方。

面对如此美景,我站立在山坡上“目瞪口呆”,心想在这里呆上两三个月也不为过吧。

Photobucket
我的豪华型帐篷


Photobucket
我从帐篷看出去的果园风光 (请按图片看放大版)

Saturday, September 1, 2001

2001.09.01 维特果园


前往果园的路不尽顺利,由于太迟出发,到达Ledbury时,天已完全暗了,而我则后一个大背包前一个中背包地摸黑找路。我来到一个很小的分岔路口,旁边立了一个路牌,正是地址上的路名,但此分岔路却是通往漆黑的树林,怎么看都不像果园。

正当我在犹豫之际,突然出现两位金发女郎,和我擦身而过,我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大好机会,马上把她们喝住向她们问路。

“噢,维特果园是吗,我们就住在那里,走吧,跟着我们走。”然后就往那伸手不见五指的树林走了进去。我还有别的选择吗?

我想她们一定很赶时间,不然怎么会以常人走路三倍的速度竞走?树林里这么暗,我连地上的树叶树根都分不太清楚,还背着我体重三分之一的背包,真有点喘不过气。但我总不可以这样丢脸啊,于是真气一提,运用我以前登山时用的配合步伐的呼吸法,继续撑下去,还可以和两位金发女郎聊天呢。

“你们也在果园里工作吗?”

“对啊,你也是吗?”

“没错,我从网路上得知这家果园聘请短期园丁,所以过来玩玩啰。”

“噢,这里还蛮好玩的,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还有很多美女呢!对了,你是哪里的人呢?”

“马来西亚,你们呢?”

“是吗,果园里也有一些马来西亚人。我们来自俄罗斯。”

“喔,原来是俄罗斯的美女,教我一点俄罗斯文好吗?‘我爱你’怎么说?”

“牙 节别 路布鲁”

“咬这边,露不露?”

……

我也不知走了多久,经过九曲十三弯后,终于到达果园大本营。那一片空地上停放了好几十部旅行车厢,就是那种可以拖在轿车后面,里头有沙发、厕所、厨房的caravan。

这时已经很晚了,负责人没办法为我安排住宿,所以带我到同乡朋友的车厢,希望他们可以收留我一个晚上。

我远远就听到车厢内有人在以马来文交谈,而且还是马来人讲的马来文!我认识了四、五个马来人,和一对华人夫妇,他们都来自马来西亚。他们当时正在准备晚餐,大伙儿有说有笑,很开心融洽的感觉。也许在异地相逢同乡感觉特别亲切,尽管我们素不相识,他们还是热情款待,还请我吃晚餐。

我们在车厢内席地而坐,每人手中捧着一大盘饭,中间只摆了一盘咖喱鸡。六、七个人一起吃,一块鸡再淋上咖喱汁就可以啃下以一盘饭,非常俭朴。我一整天都没怎么吃过东西,正饿得发慌,那碗咖喱鸡可说是天下第一佳肴,有让人感到幸福的魔力。

今天我将会在这个车厢里借宿,但其实这里的空间真的不大,“客厅”的部分有两个长度和宽度刚好可以让亚洲男性躺下的座椅,而两个座椅都已经有人睡了,我只好在两个座椅中间的部分席地而睡。当然,我是专业的背包客,这样的环境难不倒我,只要拿出睡袋就可以打地铺了。

聊了一阵子,大家很快就睡着了,我躺在地上还隐约嗅到晚餐后堆放在门口的碗盘和残渣。我借助微弱的照明灯记下今天的事迹。

回想起今天所经历的事,“分岔路口疑无路,柳暗花明见果园”,有够刺激,但总算有惊无险。我到底会在这果园呆上多久?果园里又会是怎样的生活?这些问题都还是未知数。

嗯,还是别想太多,睡醒再说吧。晚安。

Photobucket
Ledbury是个不太繁华的美丽小镇

Unique Hit Count

Total Hit Count

Followers

  © Blogger template 'Photoblog'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