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31, 2001

2001.08.31 皇天不负有心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今天我终于找到我在英国的第一份工作了!

我从网路上找到这家果园的征聘通告,拨电话过去确定后,我决定试一试。虽然朋友都说在果园工作很辛苦,叫我要想清楚才好,但在我的想象中,在果园打工应该是很快乐的事吧,可以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又可以边採边吃,而且我觉得凡是都得自己亲身经历才有意思啊,总不行别人说两句负面的话就退缩。

维特果园(Wither’s Fruit Farm),位于一个叫做Ledbury的小镇,从地图其位置是伦敦西边靠近威尔斯(Wales)边境的地方,从伦敦出发必须转一次火车才到达。

今晚又要整理背包了,因为明天将会带着所有家当离开伦敦。嗯,其实只要一天没有找到安定的工作和住所,每一次的出发都得这样“大工程”收拾行李,不过还好我全副身家也只不过一个大背包和一个中背包,总重量不超过20公斤。

生活本来就可以很简单啊,不是吗?

Photobucket
伦敦一瞥

Thursday, August 30, 2001

2001.08.30 寄居伦敦的日子


伦敦也许是很多人的旅行首选,我却对这个商贸金融时尚饮食旅游娱乐都蓬勃兴盛的国际大都市没有太强烈的好感,至少不是我想住下来的地方。

伦敦不管在街上或地铁站,总是人潮汹涌,但很难判断谁是伦敦本土人,好像黑人和亚洲人比欧洲人还要多。伦敦的空气也特别脏,我做了几次实验,确定只要随便逛两小时街后用纸巾搓鼻孔,必定是白纸进黑纸出。

伦敦是国际闻名的血拚天堂,各种名牌着实让人眼花缭乱,但我对于血拚购物向来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尽管在伦敦游荡了好几天并没有任何收获,我顶多只证实了那座明信片常看到的童话式大桥并不是伦敦桥(London Bridge)而是塔桥(Tower Bridge),真正的伦敦桥其实外观很普通,难怪连被当作童谣诅咒的目标(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当然伦敦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这里有好些免费的博物馆美术馆,像是著名的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和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都不收入门费,却是珍藏无数绝不可错过的景点。此外伦敦的歌舞剧也是我想见识的项目,但碍于票价昂贵,鬼佬大戏这门奢侈的玩意还是等以后有点钱再说吧。

我很喜欢在Convent Garden一带消磨时间,那里除了有稀奇古怪的商店,更有一位仁兄在广场上表演杂技。只见他边骑单轮脚车边抛连环球,或者请女观众上台然后往空中一抓变出内衣,游客就会一面大笑一面给小费。看来街头卖艺真的可以在欧洲生存,只怪自己当年没有学功夫,不然我也可以开档表演心口碎大石。

当然,我在伦敦并不只是逛街游荡,我的确有认真找工作。我在仲介所登记了资料,在网路上寄履历表,也打了不少电话应征。我的目标主要是一些提供住宿的短期工,包括酒店和餐饮业,可是好几天都没有消息。

当我逛到唐人街(真的只有几条交错的街道,但麻雀虽小,几乎所有亚洲佳肴和商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看着入口处“伦敦华阜”的招牌,不知何故让我联想到成龙和李连杰的好莱坞电影(就是不太需要对白由头打倒尾的黑社会电影),加上一路上看到不少狰狞的面孔,总觉得这里是龙蛇混杂的地方。

华人在外国好像就离不开餐馆、杂货店和旅行社这三大行业,因为在唐人街里就只有这三类型的生意。这里有不少餐馆门前张贴着征聘公告,我始终踌躇不前,放不下身段,我到底是大学生啊,总不成要我在龙蛇混杂的唐人街当侍应生吧?

在伦敦还要寄居多久,我自己也说不上,我只知道如果还不快点找到工作,也许还没饿死就已经精神崩溃了!

Photobucket
伦敦唐人街


Photobucket
伦敦塔桥

Wednesday, August 29, 2001

2001.08.29 省钱之道


渐渐的我学会了在英国生活的省钱之道。

其实生活上的开销,就是所谓的衣食住行乐,而对于背包客的我而言,“衣”首先应该省略,因为出发前应该已经准备好充足的衣物,而在旅行的途中,穿着是否光鲜靓丽前卫时髦对我而言并不重要。

至于“乐”,旅行本身就已经是在玩乐了,若真要细分,大概就是购买门票、参加旅行团之类的开支,我的做法是多留意是否有免费好康的活动,再来就是货比三家,并且深思熟虑,认为值得票价的活动才会花钱。

剩下的就是基本的食、住、行了。

先说“住”,背包客当然不会奢侈地住酒店,旅程大部分时候主要住在青年旅馆或背包客旅馆,不但收费较低,还可以和其他背包客交流。此外,还有一种住宿是不用花钱的,就是住朋友家,譬如我在伦敦的这几天就是住在朋友的朋友的家,的确省下不少。

再说“行”,我的做法是每一天先安排好行程,并把当天的游览景点集中在同一区,这样我早上只需搭乘一次的公共交通去到该区,然后就用走的把当天所有景点走完,结束时只需再搭乘一次的公共交通回家,省钱又省时。

最后是“食”,要省下吃的开销,一定要自己煮,因为英国的餐馆收费都不便宜;如果自己煮,则必须在食材方面下手。

其实英国有很多大型超市卖的东西都很便宜,譬如Tesco、Saintsbury’s、Safeway等等,而且这些超市常常会搞促销,只要留心常会捡到便宜。譬如每天超市快打烊时,很多不能放过夜的东西就会半卖半送地销出去,我就曾经以50便士买到一只烤鸡,50便士相当于马币3零吉左右,这样的价钱在马来西亚也买不到一只烤鸡吧!此外,一些快过期的食物也会搞促销,我也曾经以50便士买到6个还有两天期限的muffin。

今天我还破了纪录,只花了不到一英镑就解决了我的晚餐,有面有菜有肉,算是营养均衡了,哈哈!

开始有点受不了自己,竟然变得这么师奶。

Photobucket
不到一英镑的一人份晚餐


Photobucket
不到两英镑的两人份晚餐

Monday, August 27, 2001

2001.08.27 离别vs出发


今天是8月27日,绮将结束游学行程,回台湾去,而我也会离开爱丁堡,南下伦敦,展开新生活。

在火车站,我们双方都很沉默,最不想面对的时刻始终还是要面对。

我们即将分离,这次分离的时间是一年,这一年里会发生什么事,一年之后又会是怎样的光景,谁也说不上来。我们都舍不得对方,无奈旅行流浪是我的梦想,是无法抗拒的梦想。

坐在车厢里看着窗外的她,我一面笑着向她挥手,一面压抑不顾一切跑出去抱着她的冲动。火车开动了,脑中闪过一幕幕的往事,眼眶竟然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

我闭上眼睛,告诉自己,我正在实现我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梦想,这只是开始,我必须坚强,我要快乐地走前面的每一步路。

5个小时后,我又回到伦敦。

我已联系好,会暂时寄居在一个朋友的朋友的家。没错,是我朋友的朋友,所谓出外靠朋友,不管是朋友的朋友还是朋友的女友。

他名叫Peter,住在伦敦二区(Zone 2)很多黑人的Bethnal Green地铁站附近。他公司提供他一栋三层楼的公寓,底层是浴室和杂物室,一楼是他的房间和客厅,二楼是厨房和一间空房,那间空房就是我借宿的地方。

Peter是典型的独行侠,一个人住,一个人上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吃饭。也许一个人久了,人会变得沉默寡言,他平常真的话不多,但讲起电话却可以毫不费力地谈上好几个小时。

他是个绝顶好人,和我素不相识,就让我住进他的家,还把家里的钥匙交给我,说好让我可以“出入方便”,我真有点受宠若惊。

我花了一些时间把房间整理一下,把日用品摆放好,把睡袋铺在床上,空房间顿时变成舒服的小阁楼。

这时天已完全黑了,窗外的街道很安静,只有Tesco的霓虹灯和几盏微弱的街灯点缀着。

我的心变得很平静,这是我在英国的第三个星期,目前为止一切都还算顺利,还没遇上不如意或惊险的事。我下一步该怎么做呢?要北上投靠中学同学,还是先在网路上碰碰运气找工作?

不管这么多了,先睡饱再说。

痛彻心扉的离别往往是一场轰动的重新出发,不是吗?

Photobucket
我在伦敦的小阁楼

Sunday, August 26, 2001

2001.08.26 高原游记(下)


第三天,我们带着万般不舍的心情离开这片属于绵羊的地土,回去大本营爱丁堡。

火车中途经过位于格拉斯哥北部的印佛内斯(Inverness),是苏格兰中部的主要城市,也是旅游热点,只是旅者之意不在此,在乎湖中水怪也!

有水怪传说的湖泊,要算印佛内斯的尼斯湖(Loch Ness)最有名了。

尼斯湖长24英哩,两岸平均宽度却只有1英哩,凹凸不平的湖底最深处达900英尺。一个如此“大可敌海”的湖,如果只有湖边的柳暗花明和残留的古堡废墟,如果没有水怪,的确好像欠缺了什么。

有不少人说目击水怪出没,但多年来始终无法找到具体证据,就连拥有先进声纳仪和水底摄影器材的侦察队也空手而归。于是很多解释相应而出,有人说看见水怪纯粹是人的幻觉,有人说是枯枝造成的幻像,更有人说那是无中生有的谣言。

没有具体的证据,怎么证明有水怪?但相反的,没有完整的反证据,又怎么肯定没有水怪?信不信有尼斯水怪,就好比信不信有外星人--信与不信,是一种选择。

不管怎样,水怪让尼斯湖名声大噪,带来游客,带来幻想。

Photobucket
尼斯湖水怪,你相信吗?

Saturday, August 25, 2001

2001.08.25 高原游记(上)


第二个周末,我们北上一探极富盛名的苏格兰高原(Scottish Highland)。

苏格兰高原,并不是一个高原,而是苏格兰北部一整块区域,这里的山区以优美景色和寒冷气候见称,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我们的目的地是斯凯岛(Isle of Skye),那是苏格兰高原北部的一个离岛,我们必须坐长途火车到Locash再转巴士才到达该镇。

出乎意料的是,与世隔绝的斯凯岛竟然也有不少游客,青年旅馆甚至客满,还好附近的B&B还有空房间,总算解决住宿问题。

八月的斯凯岛并没有夏天的味道,寒风瑟瑟,天很早就入黑。我们披上冬天的御寒外套,随便买了炸鱼薯条草草填饱肚子,这时已没什么好逛,寥寥无几的店铺也已经打烊了。

回到温暖的房间,倒头呼呼入睡。

第二天一早,我们到游客中心收集地图和资料,那里的职员跟我们说,斯凯岛是一个很友善很安全的地方,在路上又需要的话可以随时搭乘顺风车。听起来真有趣,但我们大概用不着吧。

人在荒芜的斯凯岛,除了走山真的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游客中心不远处的这座山,自然成了我们的目标。

一路上并不寂寞,沿途有一群又一群的绵羊陪伴。我发觉绵羊是一种很饿的动物,它们无时无刻都在吃草,好像永远都吃不饱的样子。

Photobucket
绵羊和人类,谁才是原住民?


走了大约一小时,心中很纳闷,为什么山看起来和刚才还是一样远?

我突然想起大学时教授曾说过,人的视觉对于距离的判断力是会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型下降,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近的东西很容易判断其距离,但对于远的东西则容易出错,所以会有“看似近在眼前,其实远在天边”的情况出现。一想到这,我马上放弃徒步走到小山的念头,手一伸,成功拦下一部顺风车。

司机是一位老先生,旁边坐了一位女士,后座堆了一堆杂物,还有一只大狗。他们说那座小山看似很近,其实很远,走的话要走好几个小时才到,又说不打紧,因为斯凯岛上的人都很乐意送游客一程。

没想到我第一次坐顺风车竟然这么顺利!

从山脚往山里走,首先穿过一片针叶林,然后进入群山之中,青葱翠绿,湖光十色,犹如置身于香烟广告里的景色。

我们越走越起劲,越走越得意,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四下无人,刚开始的几个游客都不见踪影,而且再也看不到明显的路径,只见四周高低起伏的山群。这时我们离开起点已有一段距离,况且要回去也不一定找得到路,天色即将变暗,气温亦开始下降。

寻找出路,分秒必争!

我爬上一个小山丘,隐约看到山脚下的公路,便锁定公路的方向,不断往下走,这跟探险人迷路时靠北极星辨认方向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绕过几个山丘和湖泊,又经过一大片湿洼地,最后索性把鞋子脱掉赤脚而行,走了几百公尺终于到达山脚。

然后手一伸,再坐一趟顺风车回旅馆。

我跟绮说,从今以后,我们算是“生死之交”。

Photobucket
即使迷路也不忘捕捉沿途景色,如此风光,迷路也是值得。

Thursday, August 23, 2001

2001.08.23 第十天

这是一个慵懒的夏日下午,我只想暂时远离人群,沉淀稍嫌喧哗的心情。

皇家哩大道旁有一座小山,是在爱丁堡接触大自然的捷径。我不停地往上走,一直走到一个最广阔视野的地方才停下来。

从高处欣赏爱丁堡,感觉很不一样,平日徘徊流连的街道和抬头仰望的建筑,如今变得像依比例缩小的模型一样工整地排列。距离让我觉得爱丁堡似假还真,好像自己已不属于这热闹城镇的一份子。

我很享受这样远远观看,宁静的感觉。

* * * * *

前天民宿男主人Alan的肩膀又在发痛,我用我的独门药膏为他按摩,没想到这样就能让我们打开心门聊得投契。他噼里啪啦地说了好多,包括苏格兰人如何比英格兰人优秀和友善,还有苏格兰人发明了电视机等等。

我告诉他,我没他那么幸运,可以自己的国家为豪,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因为华人在马来西亚是受到二等待遇的一等公民,也许旅行可以帮我找回自己的身份认同吧。

想起第一天还为了房租和Alan讨价还价闹得有点不快,现在竟然可以如此畅谈,等到我离开爱丁堡那天,不知道会不会舍不得这位苏格兰朋友。

* * * * *

昨晚的爱丁堡军队分列式演出(Ediburgh Military Tattoo),虽然在细雨纷纷下进行,但一点不失气派,各国乐队轮流上阵。其中最典型的画面当然是苏格兰军队操步,还有身穿苏格兰传统服装背着苏格兰风笛的乐队,吹奏家喻户晓的Scotland The Brave。

其实苏格兰风笛这种乐器,我除了觉得新奇又极具民族特色外,对于其音色实在没什么特别喜好,因为那尖锐的笛声,听久了会头痛,长期听也许会脑震荡。

重点不是苏格兰风笛笛声有多悦耳,而是苏格兰人对自己民族、文化和音乐的热诚和爱戴,叫人感动和敬重。

* * * * *

时间过得很快,我来英国已经第十天了,只要再过35个十天,就是我回去复学的时候了。

才刚开始就觉得时间无多,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要珍惜每一天。

Photobucket
从小山上看到的爱丁堡画面

Photobucket
苏格兰风笛

Sunday, August 19, 2001

2001.08.19 周末出游


刚刚度过在苏格兰的第一个周末,趁着周末不用上课,我和绮安排了一些简单的行程。

Saturday: Glasgow

格拉斯哥(Glasgow)是苏格兰首府,亦是前女友留学的地方,当然要参拜一下。

这天天气灰蒙蒙,当我们走到格拉斯哥教堂(Glasgow Cathedral)时,更下起绵绵细雨。

我们没带雨具,教堂大门又上锁了,只好在屋檐下避雨,此时游客稀少,烟雨朦胧,颇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风味。

如果不是这场雨,我大概不会这么用心欣赏拱形木门上精细的雕刻,也不会目睹到一场苏格兰婚礼。

原来当时教堂内正举行婚礼,当仪式结束,身穿苏格兰传统服装的年轻人吹奏苏格兰风笛,一群人跟着一对新人后面,在悠扬的音乐下步出教堂。虽然简单,却有说不出的美感,比起喧哗混乱的中式婚礼感觉舒服多了。

回程时有个苏格兰人前来“搭讪”,当时我在看地图找路,他很热心地为我带路,又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堆苏格兰腔英语,我一句也没听懂,全靠肢体语言猜测。

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Scottish English的高深,也感受到苏格兰人的热情。

Photobucket
格拉斯哥教堂和苏格兰婚礼


Sunday: Stirling Castle, Fort William, Loch Lomond

今天我们参加了一个很赶的一日游,行程包括Stirling Castle、Fort William和Loch Lomond。

Stiring Castle是苏格兰很有名的城堡,正如其它城堡,这里同样诉说着古人得势和没落的故事。城堡内有一个中世纪各种场景的模型,亦有古装真人秀,展现出当时的生活。

Fort William就是著名电影Brave Heart的历史背景,很久以前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曾有过的惨烈斗争,就是在这里上演。其实一直到今天,苏格兰人都以Scottish自称,而非British。

Loch Lomond是苏格兰中部一个很漂亮的湖泊,在苏格兰文里,Loch是Lake的意思,所以Loch Lomong就是Lake Lomond的意思。导游在游览车上播放歌颂Loch Lomond的民谣,我的思绪亦随着简单优美的旋律,遨游。

Photobucket
Stirling Castle

Thursday, August 16, 2001

2001.08.16 八月的爱丁堡

Photobucket

每年的八月,爱丁堡都会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焦点,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所有的酒店旅馆民宿几乎爆满,所有的餐馆酒吧也都忙碌起来,整个爱丁堡呈现一片生气蓬勃,这一切,都拜爱丁堡艺术(Edinburgh Festival)所赐。

爱丁堡艺术节的节目琳琅满目,其重头戏国际艺术节(International Festival),背景可追溯至1947年,当时世界大战刚结束,创办者带着抚平战后伤痛并促进和平的期望,邀请了一些欧洲重量级的音乐团体演出。后来国际艺术节的规模越来越大,更把触角伸展到世界各地的艺术团体,除了音乐,还有舞蹈、歌剧等,大大提升艺术文化的交流。

今天的国际艺术节早已摆脱当年战争的阴影,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喜悦和生气,更带动了其它艺术节的诞生,譬如让默默无名却又跃跃欲试的年轻团体大展拳脚的艺穗节(Fringe Festival),还有绘声绘影大搞签名会读书会和多媒体互动的书节(Book Festival)等等。

艺术节如此丰富,若每个展览每个演出都要一一探究细细品尝,恐怕还没等到绮游学结束,我就得先打包回家。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背包客,一定要明了并实践“走马看花”的精髓。也就是说,不用付钱的路,尽量走,不用付钱的东西,尽量看。

白天我总爱到处乱逛,城里最有名的王子大道(Princes Street)自然成了我的目标。这里是爱丁堡的购物天堂,英式大石块建筑的橱窗摆满了各种商品,商店外大路旁不时可以看到音乐团体的即兴演出,还有等待行人“投币”的真人雕像。

王子达道前经过王子大道公园(Prines Street Park)再往上走就是闻名遐迩的爱丁堡城堡(Edinburgh Castle),城堡前的皇家哩大道(Royal Mile)是一条长一英哩的中世纪石头路,是古时候连接城堡和皇宫(Palace of Holyroadhouse)的桥梁。

艺术节很多周边活动就在皇家哩大道上演,包括各种音乐会、舞台剧、苏格兰风笛、杂技和街头表演,还有街道两旁摆摊的现场素描、纹身、织发结等等,更有不时出现装扮古怪引人发笑的街头艺人。

我最喜欢穿梭于蜿蜒错综的皇家哩大道,因为这里的每一个转角处每一个店铺都可能是一个惊喜。在这里有上百年的苏格兰威士忌(Scottish Whiskey)酝酿厂,也有自成一格的苏格兰花格布(Tartan)制成品专卖店,还有播放着苏格兰传统音乐的二手唱片行,甚至还有闹鬼的苏格兰豪宅!

难怪这么冷的天气,爱丁堡从来不缺游客。

欧洲之旅第四天,写于王子大道公园,空气中弥漫着一贯的朦胧。

Photobucket
Scott Monument及从Scott Monument居高临下的风光 
左:Scott Monument | 右上:王子大道 | 右下:火车站及皇家哩大道 | 下:爱丁堡城堡

Photobucket
王子大道及王子大道公园随意拍

Photobucket
皇家哩大道随意拍

Photobucket
多年来屹立不倒守候着爱丁堡的城堡

Tuesday, August 14, 2001

2001.08.14 报到苏格兰


我决心做个简朴的旅者。

我的行李里没有手提电脑,没有数码相机,就连手机也没带。

今天凌晨到达爱丁堡的时候,我并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即时联络绮,我们只是之前讲好6点钟在爱丁堡火车站大厅Burger King对面的椅子等,我只有乖乖的,痴痴的等。

所谓“桥不怕旧,最紧要受”,没等多久我们就会面了。

绮带我回她的B&B民宿,一路上的风光景色让我觉得新奇又兴奋,原来外国真的有那么整洁的街道,那么可爱的房子,那么舒适的环境。可不能怪我,这可是我第一次踏足鬼佬国家!

所谓B&B(Bed & Breakfast)民宿,在欧洲非常普遍,很多都是一般民宅,获得政府发放执照,可以为旅客提供住宿和早餐的服务,其收费较一般酒店便宜多,旅客却可以在这里真实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每天还可以享用民宿主人亲手炮制的早餐,是很好的旅行体验。

那是一间隐藏在社区内蜿蜒小路后面的英式房子,也是我的第一家英式民宿。

屋内地上铺满地毯,典型北欧房子的特色,这里冬长夏短,气候长期处于寒冷状态,铺上地毯有保温的作用。客厅是主人饭后看电视和小酌几杯的地方,这里的墙壁和摆设沿用深沉色调,给人很温暖平静的感觉。厨房窗明几净,各种电器用具一应俱全,还有大量粮食库存,绝对可以当选IKEA厨房示范单位。睡房在二楼,房间只有一张书桌一个衣柜一张床,简单得来又舒服,把厚重的木框窗往上推,可以嗅到外面清新的空气,可以眺望远处的爱丁堡城堡。

这家B&B还有额外晚餐配套,收费才15英镑,算是相当实惠。但我等穷学生,身上只带了1300英镑,难免会拿着计算机按了又按,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在花光全副身家前找到工作。

不过也担心不了这么多,现在才第二天,找工的事等到两个星期后绮游学结束后再说吧。

Photobucket
左上:我的房间往窗外看到的景色 | 右上/左下:民宿附近一带的风光 | 右下:民宿外面停了一部英式德士

Monday, August 13, 2001

2001.08.13 上路去


2001年8月12日,我坐在从吉隆坡飞往伦敦的土耳其航空机舱里。

在封闭的机舱里,我显得格外平静。

思绪飘扬,想起一个月前自己还在大学里受尽期末考的煎熬,毕业后即以最快的速度办理研究所的休学手续,然后才回马来西亚申请工作假期签证、订机票,一切都看似顺其自然,却又发生得那么仓促。

一定是匆忙过度导致神经麻木,不然我怎么会这么平静呢,我可是正在飞往英国,飞往我的梦想啊!

被囚禁了十多个小时后,飞机终于顺利降落,就在着陆的那一刻,机舱里突然响起一阵鼓掌声,庆祝飞机平安降陆,害我以为土耳其航空有特别节目要呈现。

步出Heathrow机场,感觉像70年代电影里的画面,周遭人潮汹涌不知去向,此时才惊觉原来马来西亚的机场还算见得人。我定下心,研究一下彼此矛盾的指示牌,找到了地铁站。

我前后各一个塞得鼓鼓的背包,半推半就地被挤进车厢,哇塞,伦敦的地铁比机场更怀旧,应该属于60年代的国宝级文物吧。舟车劳顿、睡眠不足、舌干气躁、身心疲惫,我坐在闷不透气的地铁里发呆,觉得现实和想象果然是有点差距的。

地铁终于开动,数分钟后开离地铁站,可以看到外面不太蔚蓝的天空,突然一栋栋有烟囱的房子乍现眼前,简单的画面,却掀起内心一股莫名的感动,原来我真的来到世界的另一端,十多小时的飞行真的把我带到梦想已久的英国!

约见多年不见在伦敦工作的志鸿,他以速成班的方式跟我讲解在英国打工和生活要注意的事项,又以赶飞机的速度带我走了一圈伦敦市中心,效率高得很。

然后我们在Victoria长途巴士车站道别。我买了去爱丁堡的车票,夜班车。

Photobucket
伦敦随意拍

Unique Hit Count

Total Hit Count

Followers

  © Blogger template 'Photoblog'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